当前位置:

模范退役军人丨张东:招聘职员,我对退伍兵有特别偏好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陈雪骅 2019-08-03 20:38:1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湖南省18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家单位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他们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热发光。即日起,红网时刻聚焦湖南退役军人,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责任和担当。

??1.png

湖南东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怀化报道

联系采访张东时,他刚从脱贫攻坚一线风尘仆仆赶回来。

军人出身的张东,待人接物,身上有股明显的豪爽劲。他身上的光环不少:怀化市政协委员、怀化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溆浦县政协常委、湖南东立农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退伍军人这个身份。他说:“军人身份是刻在我身上一枚深深的烙印,它时刻激励、鞭策着我风雨前行,永不言退!”

??2.png

张东关注矿井安全生产。

“企业有难,匹夫有责”

张东于1989年3月入伍,服役于济南空军某部。1992年12月,张东退伍后被安排到溆浦县地质矿产管理局工作,1998年任征收股股长,可谓前途大好。此时的命运,给了行伍出身的他一个重大考验。也正是人生的一次次考验,练就了他勇者的胆,磨砺了他善者的心。

2001年冬,溆浦县腊板溪煤矿因经营困难面临破产,职工怨声载道。面对困难,张东第一个站了出来:“企业有难,匹夫有责,只要舍得一身剐,不怕救不了腊板溪!”他义无反顾地带着自筹的几十万元资金,请矿工、清场子、还债务,补发工人工资,带领大家以战斗到底的不服输精神,重新规划布局矿井开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腊板溪煤矿恢复了正常生产,2004年实现扭亏为盈。在企业效益蒸蒸日上的时候,张东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选择了乘势而上。接下来的两年,张东先后拍得了洑水湾乡长安煤矿的探矿权,收购了原半坡煤矿,通过资源整合,组建了年产6万吨规模、“五证一照”齐全的溆浦县半坡煤矿。

2007年,正在半坡煤矿高歌猛进的时候,张东又牵头组建了“泰丰矿业有限公司”,希望将事业做大做强。随后在一次公开拍卖中,以3480万元的竞标价,夺得了国有溆浦有色金属矿江溪垅锑矿的开采权。

面对江溪垅锑金矿职工安置、村民补偿以及运输市场混乱的复杂局面,张东再次选择了迎难而上。在短短37天里,他解决矿地矛盾纠纷160多起,跟群众签订协议200多份。凭着自己言出必行的诚信和做事风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且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秉持军人不畏艰难的信念,张东在历经无数次的人生洗礼后,干事创业的脚步也越走越快,开始涉足房地产、装饰、园艺、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2012年,他组建了湖南东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一集团企业,现已成为溆浦民营实体企业名副其实的“领头羊”。2015年6月,他又毅然走上实业转型升级之路,注册1000万元成立湖南东立农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3A物流企业”及“湖南省退伍军人双带双促活动示范企业”等省市县多项荣誉,也是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秀评价的项目承办企业。

??3.png

张东在下乡扶贫。

热心社会公益 捐款500多万元

喝水不忘掘井人。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张东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想着如何回报社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2005年初,张东得知半坡煤矿周围的1000余名村民饮水困难后,在自己煤矿生产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改造饮水工程捐资1.5万元。同年5月,新田岭村水渠因为洪灾被毁,他又主动捐助7万元进行修复,使1000余亩水稻田实现保收。为了方便江溪垅村民出行,2007年10月,张东给正在硬化中的6.5公里村级公路捐资50万元,保障了公路如期完工。

2011年下半年,张东又为溆浦县均坪镇先锋村通村公路捐资16万元,让3000余村民实现了世世代代的“通车梦”。2013年开始,为解决木溪乡茸溪、岩坪两村交通不便问题,他先后捐资6万余元,发动企业界老板捐资10余万元,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20余万元,终于让进出山里的村民不再望路兴叹,受到木溪乡政府及山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2年,张东为地处城郊的元末时期的历史文物护邑塔修复工程筹资15万元资金,有效带动了社会各界积极踊跃捐资。据粗略统计,张东创业10多年来,安置就业1000多人,发放农民工工资上亿元,上交各类税金300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捐款500多万元。

近年来,他还带领企业以电商精准扶贫为主线,形成“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产业脱贫+党建扶贫”的电商扶贫生态链,积极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他还认真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他的“科技人才断层严重”“打造诚信企业”等大会发言引起委员共鸣;他的“加强禁毒工作”提案,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县娱乐场所开展了“禁烟13秒”活动;他的“把怀化打造成旅游目的地而不是过境地的提案”、与其他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将长昆高铁溆浦南站连接线建设项目列为省十二五干线公路建设规划的提案”和“关于将溆浦县列为省级硅材料产业基地的提案”,均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认真落实。

他经常把军人的身份挂在嘴边,常说:“我是军人出身,我的成功不在于我的事业做多大,而在于我担当的社会责任有多大。”这是一名企业家的感悟,更是部队优良品质的折射。

??4.png

参加“两学一助”活动,帮扶贫困儿童。

接纳67名退伍军人就业

事业成功的张东,浓浓的军人情怀并未有丝毫减退,而且更加浓厚。他自己与之前服役的山东某部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融洽的关系,每年都会开展几次联谊活动,或是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时间去看望部队老首长,或是邀请老首长来自己的公司视察指导。公司的文化也一直传承着部队的文化,公司的管理也一直延续着部队的作风。在招聘公司职员上,他对退伍兵有着特别的偏好,公司先后接纳了67名退伍军人,均安排到管理和技术岗位。他认为,军人的执行力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讲规矩守原则、忠诚实干。

创业多年来,张东坚持时刻关心着退伍战友。家住县城城南的一位战友,和爱人在一次爆炸案中双双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女儿无人照料,张东得知情况后,妥善将孩子进行了安置,并及时给予资助,帮助孩子正常上学、生活。

6年前的一天,战友谢智勇因病去世。张东知晓后,第一时间筹集几万元送给他家人,并安慰战友父母年老丧子之痛:“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我会好好孝顺你们、照顾你们的孙女。”轻轻的一句承诺,张东一直默默用行动践行着。谢智勇的父亲逢人就说:“我们有什么病痛,张东总是第一时间就来看望。还把我孙女当成自己的女儿,穿衣、吃饭、上学全部负责,虽然儿子走了,但有张东这个儿子,我们不感到孤独。”

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企业发展到哪里,善事就要做到哪里。现在的张东,虽已脱去戎装,但军人的本色已融入其灵魂。面对采访,张东总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也是一些平凡的事,只是在尽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正是这份平凡坚守中的责任与担当,衬托出一种崇高,一片赤诚。他坚持不懈以顽强的军人品质搏击商海,以赤子情怀回报家乡,助力公益事业,为飘扬的军旗增了光、添了彩。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03/57875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