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镇大业①丨山沟沟里挂“金果”,富了村民甜了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徐丹 2019-08-07 10:52:05
时刻新闻
—分享—

DSC_1473_wps图片.jpg

炎陵县中村乡黄桃种植大户陈世丹正在采摘黄桃。

编者按:7月31日,湖南省发布了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名单,10个极具农业产业特色的小镇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这些小镇到底有什么奥秘?它们与别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近日,红网时刻记者实地探访湖南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开设“小镇大业”专栏,带领广大读者一探小镇风采,品读小镇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炎陵报道

甜是什么滋味,可能没有人比炎陵县中村乡的村民们更清楚。

这个位于罗霄山片区的瑶族乡曾经在贫穷的泥沼中挣扎多年,终因一株黄桃树翻了身。

7月31日,湖南省公布了首批农业特色小镇,中村乡因黄桃上了榜、出了名。而黄桃带给中村乡的,远比名气更实在、更厚重。

DSC_1447_wps图片.jpg

黄桃没有固定的价格,跟“大闸蟹”一样,根据品相、大小、重量论价,图为村民正在对黄桃进行分选。

种下的是希望,结出的是幸福

如果没有黄桃,中村乡平乐村村民邓石茂的人生肯定是另一个样子。

中村乡位于炎陵县最南端,总面积291.1平方公里,共有12个村,134个村民小组,3748户1.3万人,是瑶、畲等少数民族散居区域,也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之乡。曾经的这里,大山环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穷苦,外来的姑娘不愿嫁,乡里的姑娘不愿留。

2009年,31岁的邓石茂终于结婚了。在农村,31岁已算大龄,好不容易娶到了媳妇,本想安稳过日子,可是不到一年,新婚妻子就因为难以忍受贫穷弃他而去。

而邓石茂的遭遇,在当地并不鲜见。

炎陵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中村乡12个村里一度有9个村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6户2662人。

近年来,中村乡通过大力发展黄桃产业,早已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原来村里人想挣钱,必须要出去打工,那时候村里条件好的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平乐村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早已今非昔比,出去打工的人看到村里种黄桃也能致富后,纷纷返乡加入,人口回流比例高达70%以上。

邓石茂以前就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但微薄的收入仍难以承载生活的重荷。

2010年,邓石茂回到村里,看到有人种黄桃,就搭上了“便车”,起初没想过能挣“大钱”,只是希望能让生活有所改变。现如今,20亩黄桃一年可以给他带来近18万元的收入,不久前还盖起了新房,贫困二字渐渐与他不再沾边。

更让人称道的是,邓石茂还因黄桃收获了一份爱情。

炎陵为了打造黄桃品牌,除在媒体、线上端口推广外,每年还会举办“桃花节”和“黄桃大会”。在2017年的“桃花节”上,邓石茂走了“桃花运”,认识一个温柔贤惠的姑娘,现在已是他的妻子。

在中村乡,因黄桃而改变命运的,绝非邓石茂一人。以平乐村为例,2010年种植黄桃以前,平乐村的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到2018年底这个数字达到了30000元左右。原来村里80%都是土坯房,现在村里90%以上都是砖混结构的楼房;原来村里有个摩托车就是人人称羡的事,现在村里70%的家庭都买了小汽车。

对于村民们而言,黄桃不单单是水果,而是他们对未来的寄托。

DSC_1451_wps图片.jpg

中村乡平乐村的第一个黄桃园,正是这里让平乐村村民改变了观念。

刨开的是泥土,改变的是观念

种树,首先是从刨坑开始。而要让大家都种黄桃,远比刨个坑难得多。

2018年,中村乡黄桃的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量3000余万斤,综合产值超3.6亿元。全乡镇共有8020人从事与黄桃产业相关的工作,占全乡人口的58%,而黄桃产业链综合收益更是达到了7.45亿元。

这组华丽的数据,来得并不容易。

其实,中村乡开始种黄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年炎陵县从上海农科院引进了一批黄桃树在中村乡试种,但规模有限。中村乡黄桃真正打出名气、形成产业,是近十年内的事。

早些年,中村乡还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

让农民种黄桃?

黄桃能当饭吃?

在推广黄桃种植的路上,邓运成是有故事可讲的。

2011年,担任平乐村村支书的邓运成有些坐不住了,隔壁村子因为种植黄桃开始致富,而平乐村却还在穷窝窝里打滚。于是,他决定“赌一把”!

2011年冬天,他把几个小组的村民集中在一起,指着一片山地告诉大家,他想种黄桃,如果大家愿意一起干,树苗由他提供,如果不愿意的就把土地流转给他,500块钱一亩/年。

就这样,邓运成“凑出”了平乐村的第一片黄桃园,一共一百零四亩。大部分村民愿意跟他一起种,还有一部分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了他。

“不难理解,黄桃的产出周期大概要五年,确实长了点。以前不懂技术,很多人家里就有黄桃树,但效益低,不看好。”邓运成说,在那此后的几年里,他到处学技术、请师傅,再手把手地教其他村民,如何像种花一样地种树。

2015年左右,邓运成的黄桃园开始慢慢见回报了。

2015年8月的一天,邓运成的嫂子将一篮子黄桃提到当地的黄桃收购市场,一篮子十多斤,一斤十多块钱,一篮子就卖了一百多。消息传回村里,一下就炸了锅。

当初把土地流转给邓运成的村民们不乐意了,纷纷要求把自家地里的黄桃树要回去,那不是黄桃树,而是摇钱树。方法五花八门,有打感情牌的,说村支书应该照顾乡亲,有打“法律牌”的,说土地在子女名下,子女没同意,故而流转无效。

最终,邓运成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种黄桃的他欢迎,并无偿提供帮助,流转的土地租金由500块钱一亩涨到了1500块钱一亩。

“现在的平乐村,原来的耕地都变成了黄桃园,距公路较近的荒地都种上了黄桃树。”邓运成说,中村乡的村民之所以能积极主动地种黄桃,是因为大家真正尝到了黄桃的“甜头”。

DSC_1476_wps图片.jpg

长在树上的黄桃。

DSC_1448_wps图片.jpg

平乐村的村民正在通过物流将电商平台上销售的黄桃发出。

得益于时代,着眼的是未来

8月6日,红网时刻记者来到中村乡时正是黄桃的采摘时节。海拔低的地方,黄桃树上只空有树枝,而海拔较高的地方,树上仍满是被纸袋裹着的黄桃。

炎陵黄桃以个大、形正、色艳、肉脆、味甜、香浓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无关系,更与当地农业部门不断改良优化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密不可分。

“我们从上海引进了黄桃,但经过多年的改良,现在的黄桃品种是真正适合炎陵、属于炎陵的品种。”炎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爱军告诉红网时刻记者,炎陵黄桃适合生长在海拔300-1200米的深山里,过去这些年炎陵农业部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储备,炎陵的黄桃种植技术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

而在中村乡党委书记谭湘东看来,中村黄桃之所以能形成产业,改变瑶乡人的命运,与这个好时代是分不开的。

“没有冷链技术、没有现代物流、没有电商,黄桃还是只能趴在山沟沟里。”谭湘东介绍称,中村乡的黄桃销售80%左右都是在线上完成的。

据了解,目前仅炎陵县销售黄桃的电商就多达4000家左右。

前两年,因为要往山外运黄桃,一条13.8公里长的硬化公路从乡政府修到了平乐村里,村里又修了总长15公里的机动车道串联了各处桃园。因此,不少物流公司都开到了村部门口。

这让不易保存的黄桃可以在保鲜期里运抵全国任何地方,甚至国外,为黄桃经济大展拳脚打通了任督二脉。

中村乡种植大户陈世丹告诉红网时刻记者:“所有的黄桃在挂果后都要独立套上纸袋,一方面为了防虫,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糖分。施肥都是有机肥,防病虫也从来不打农药,都是生物防治。”

品质有了保障,自然不愁销量。平乐村村民黄青平家有12亩桃园,亩产1500公斤以上,最近每天都要接三四百件订单。“供不应求,有时候还要向别人家买货。根本不用操心销路,基本上发个朋友圈就全卖完了。”

虽然现在不愁销路,但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只有品牌立起来了、产业形成了,才有抗风险的资本。

张爱军告诉红网时刻记者,近年来,炎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黄桃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产业协会和产业办,出台了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制定完善了《炎陵县黄桃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塑造炎陵黄桃品牌,炎陵县委、县政府多管齐下。传统媒体、自媒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带头当起了炎陵黄桃的‘代言人’。”

要保持一个产业有活力,就必须保证支撑这个产业群体的利益。炎陵县专门为黄桃种植提供“天气险”,最大程度保证农户的利益。当采收进入尾季,有的农户家中少量品相较差的黄桃出现积压时,政府会站出来为农户兜底,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所得的部分会用于对农户的专业技术培训。农户有了保障,就会更加注重黄桃的品质,因为品质越高的黄桃卖出的价格也越高。高品质的黄桃越多,对于打造炎陵黄桃的品牌和产业越有利。

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链,正在慢慢闭合。

在采访中,红网时刻记者注意到,目前,中村乡的黄桃产业链并不长,深加工方面仅限于黄桃干。

“卖鲜果都不够,哪有那么多黄桃拿来搞深加工。”在一部分人看来,这与当前中村乡的黄桃产能并未达到饱和,甚至存在缺额不无关系。

张爱军与谭湘东虽然认同这一现状,但仍透露了炎陵县未雨绸缪的考量,“我们已经在与一些大企业谈合作,选择一种更适合炎陵黄桃的深加工方式。此外,我们要进一步扩大黄桃的产能,还要利用‘黄桃小镇’的金字招牌盘活相关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及其他特色农业。”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07/57933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