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泸溪县武溪镇,镇党委书记邓建军(左)正查看迷迭香的生长情况。图/受访者提供
红网时刻8月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刘建勇)8月7日上午,阴,湘西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三组,村民在为即将举行的捞鱼节平整广场。该村产业化养稻花鱼已6年,捞鱼节是武溪镇党委书记邓建军和村民商议后为吸引更多人来买稻花鱼而设立的节日,今年是第一届。
今年39岁的邓建军已在基层乡镇工作了20年,善于学习且在乡镇多个岗位工作过的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经常会推出各种新点子。6月25日,邓建军被评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北京受到表彰。
村民的事,让村民自己做主
今年3月之前,红岩村三组还是一个未通车的自然村。一条河横在该自然村和红岩村村道之间。8月7日上午,记者走过今年3月建成的宽约3米、长约4米的小桥,看到村前有村民在平整一个约200平米的广场。
红岩村三组的捞鱼节定在8月24日。为了这一天,村民不仅要整出个广场,还要把通往村道的小道硬化,河堤要修出一条游道。7日上午,记者看到,近20名村民正趁着难得的阴凉天气,修堤、整广场。组织和监督村民干活的,是村民选出来的牵头人杨晚花。
“村民的事情村民管。”邓建军介绍,这是近年推行的村镇治理的一个新尝试,“这能够把村民积极性调动起来。”邓建军介绍,村里的牛圈外迁及厕所改造、房屋的美化等,都是村民自己商议和执行的,“如果是镇政府主导,村民会觉得这是政绩工程,和他们无关;现在交给村民自己去商议和执行,镇政府只提供支持,他们觉得这是在给自己做事。”邓建军认为,“只要调动大家的力量,没有做不好的事。”
鼓励产业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4年前,我还住在土房子里。现在,我有5000亩葡萄园。”8月7日,武溪镇黑塘村狮子山葡萄种植大户杨新勇感叹。
杨新勇种植的狮子山葡萄武溪镇特色产业品牌,达5000多亩。在杨新勇眼里,邓建军是特别接地气的干部。2016年邓建军找到葡萄种植户杨新勇,请来专家制订了规划,按照专家的规划,杨新勇的葡萄园扩大规模、丰富经营,需要200多万。
“我们做干部的出出点子,磨磨嘴皮,没什么风险,但对创业农户来说,掏那么多钱,还是要担些风险。”8月7日,在杨新勇的葡萄园,邓建军介绍,当时,他把风险和利益全讲给杨新勇听。杨新勇夫妇商量了两天后,决定照专家规划的做,两人贷款扩大了葡萄园,注册公司、建精品民宿、修旅游观光道。2017年,集“采摘、餐饮、观光、精品民宿”于一体的狮子山葡萄沟四季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精品园建成,并成功创建“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每天游客络绎不绝。2018年,精品园收入240万元,带动41户贫困户增收,效益倍增。
“村支两委的负责人,最好是产业的带头人。”这是邓建军探索出来的带领群众脱贫和致富的方法之一。8月7日,邓建军带着记者采访该镇的一些种植大户时,仍在建议其中几人担任所在村村支两委的负责人。
按照“党员+贫困户+合作社”、“党建+产业”模式,扶持创业示范户117户,武溪镇全镇党员能人与贫困户结成600多个帮扶对子,培养致富带头人115名。2018年底,全镇5个贫困村出列,1367户5377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1%降至3%。
事迹
组织撤离及时特大洪灾无人伤亡
2017年6月底,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袭击武溪镇。洪水暴涨之初,有几个村的村干部正在接受某项工作的检查。邓建军认为,关键时刻,抗洪是重中之重,便对检查人员说:“让他们回去抗洪吧。”
6月24日,武溪镇暴雨如注。凌晨4时,沅江、峒河水位漫过319国道。“一组出现大面积山体开裂,请求立即支援。”清晨6时,上堡村党支部书记杨官双拨通了邓建军的电话。
“组织群众,立即转移,我马上赶到!”刚从一线巡河回来的邓建军,带领民兵应急分队登上冲锋舟,冒着滂沱大雨火速赶去。转移中,60多岁的陈水香带着40多岁的残疾女儿李云行动缓慢。邓建军冲上前,背着李云一路飞奔,不到10分钟,山洪暴发,房屋坍塌。
6月30日。虽离预报的最高洪峰的到来还有10余小时,且暂未收到村民撤离的通知。但邓建军感觉到了洪水的异常,邓建军决定不等撤离通知,带领全镇党员干部,与武警、公安、消防、民兵抢险队伍并肩作战9个多小时,将3300多村民全部及时转移。
两场特大洪灾,邓建军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安置救助灾民2.59万余人,交上了“全镇无一人伤亡”抗洪抢险答卷。这一年,武溪镇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来源:红网
作者:刘建勇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