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匡萍 编辑:宋芳 2019-08-11 16:46:12
时刻新闻
—分享—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为年少时筑下的“治水兴湘”梦,余元君倾尽一生

res03_attpic_brief.jpg

余元君生前所戴安全帽。

res07_attpic_brief.jpg

2019年1月19日,余元君在洞庭湖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建设工地现场。

res11_attpic_brief.jpg

超负荷工作的余元君突发疾病昏迷(视频截图)。

“你们出生在好时代,不知道饿肚子的感受。洞庭湖是个灾害多发地区,有个洪涝旱灾,老百姓辛苦劳碌一年,可能会颗粒无收,其生活之艰难,你们没法感受。这种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总得有人去改变。而我就出生在洞庭湖边,又有改变这种环境的专业知识,这就是我回来的动力,也是我的责任。”——余元君答复侄儿“为什么回家乡,而不留在大城市”

生平履历

1972.9.18出生在临澧县佘市桥镇荆岗村

1990.9—1994.7天津大学水资源与港湾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1994.7—1996.10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水工处工作

1996.10—2013.12历任湖南省水利厅洞工局堤防科科员、湖南省水利厅洞工局工程处科员、湖南省水利厅洞工局工程处副科级干部、湖南省水利厅洞工局工程处副处长、湖南省水利厅洞工局规划处处长、湖南省水利厅洞工局工程处处长(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3.12—2017.12省洞工局总工程师

2017.12—2019.1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洞工局总工程师

他生在洞庭,长在洞庭,也将一生奉献给洞庭。

2019年1月19日,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在岳阳市君山区协调洞庭湖蓄洪安全建设时突发疾病,不幸殉职,那时,他已经超负荷工作多日。

46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定格于此,只为了少时就种下的梦想——“治水兴湘”。他并不求功名,却意志坚定,他曾说:“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踏遍洞庭湖的“铁人”

从不午休的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躺一下,也好。”

生也洞庭,死也洞庭,他被称为“洞庭之子”。

在洞庭湖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226个大小堤垸,同事们的记忆里,余元君留下的脚印是一圈又一圈。

余元君为“治水兴湘”梦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今年1月19日,他在洞庭湖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时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6岁。

彼时,汛期将来,洞庭湖蓄滞洪区建设的进展关系着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整个洞庭湖区乃至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为了具体研究加快蓄洪区安全建设的有关事宜,余元君深入君山等地,却不想在连日超负荷工作后,一阵剧烈心绞痛,将这个作息表里从来没有“午休”两个字的“铁人”击倒,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躺一下,也好。”

“元君太累了。”省洞工局局长沈新平说,工作25年,余元君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洞庭湖度过的。

“元知交心非易事,何以半路弃亲友而去?君道治水是难关,毕竟平生为国民所求!”千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余元君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好友的这副挽联嵌入了余元君的名字,也道出了他为洞庭湖的保护与治理呕心沥血的精神。

少时燃起的初心

“在澧水河畔,随着河水的涨落,我悄悄地做起一个关于水的梦。”

治理洞庭湖,是余元君与生俱来的情怀。

西洞庭尾闾临澧县佘市桥镇荆岗村,澧水的一级支流道水河从这里蜿蜒流过,1972年,余元君出生于此。

“在澧水河畔,随着河水的涨落,我悄悄地做起一个关于水的梦。”余元君在早期的一份自传中写道,“1990年,适逢家乡大旱,庄稼无收,深感中国农业靠天吃饭之原始落后,高考第一志愿便是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在大学校园里的余元君,已对水利事业一腔热血,满怀志向的他曾和室友聊起未来,他说:“我志在专业技术,要当专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

专业学习中的余元君,还喜欢挑战难度。大学毕业设计时,他是唯一一个选择用计算机编程做拱坝应力分析课题的学生。指导老师戚教授甚至这样“提醒”:这么难的课题,你很有可能完不成毕不了业。可下定决心的余元君每天从食堂带两个馒头去机房做设计,一做就是一天,最终获得91分的优异成绩。

毕业后,本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余元君,毅然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洞庭湖。“为什么选择了回来,而不留在大城市?”面对家中侄子的疑问,余元君答复说:“你们出生在好时代,不知道饿肚子的感受。洞庭湖是个灾害多发地区,有个洪涝旱灾,老百姓辛苦劳碌一年,可能会颗粒无收,其生活之艰难,你们没法感受。这种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总得有人去改变。这就是我回来的动力,也是我的责任。”一番话,道出了余元君的赤子情怀。

“洞庭人”的守望

“时刻记着,我们是‘洞庭人’,

要为洞庭湖谋长远。”

少年时代纯洁的信念,余元君保持了一生。

余元君在199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随后调入省洞工局。一场负重行远的跋涉在洞庭湖开始了。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从1996年开始,余元君从参与规划工作起步,迅速成长为洞庭湖整体规划的领衔人,洞庭湖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时刻压在余元君的肩上。如何治理、哪个方案最优、成果如何审定……反反复复,思深忧远,余元君付出所有精力,洞庭湖整体治理目标的制定、治理方案的比选、治理成果的审定都是在余元君的主导下完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加大,这对洞庭湖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洞庭湖重新修订规划的重任,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余元君身上。

“时刻记着,我们是‘洞庭人’,要为洞庭湖谋长远。”2018年12月14日,余元君生前给同事们上的最后一堂党课是《“洞庭人”如何履职》。“洞庭人”,是省洞工局干部职工对自己的简称。

党课上,余元君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建设时指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勉励大家把洞庭湖治理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机融合,鼓励大家学习弘扬老一辈“洞庭人”骑单车、划小船,用双脚丈量洞庭湖,用双手绘制工程图的工作作风。

未完待续的梦想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洞庭湖水深深地融入了余元君的血液。被同事们视为水利工程的定海神针的他,似乎没有太多个人生活。

在他的家里,堆满了洞庭湖和水利资料,书桌上、电脑里、手机中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和全家福。

他的微信朋友圈背景是水利厅三十几个青年团员考察洞庭湖的合影,他的QQ签名是“构建和谐健康美丽洞庭”。

余元君去世后,工作人员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找出两件东西,一件是单位配发的会议记录本,另一件是党费证。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2019年1月份以来他参加的每一个会议内容,最后两个字是王忠,他发病前最后一位在会上发言的同志的姓名。党费证上清晰地记录着他缴纳的每一笔党费,最后一笔是2018年12月,缴纳党费69元。

其实,余元君还有一个“数字洞庭”的梦想,希望通过全面的数字化升级,建设人水和谐的洞庭湖。关于“数字洞庭”,他已经编写了一本厚厚的建设规划,却没有机会去亲手实现了。

守护青山绿水25载。想必余元君有遗憾,但并不后悔,因为他曾说过:“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记者匡萍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匡萍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