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委党史研究院: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党史国史培根铸魂

来源:红网 作者:吴义国 廖洁 编辑:马丽红 2019-08-16 17:36:0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8月16日讯(通讯员 吴义国 记者 廖洁)湖南是一片红色沃土,丰厚的红色资源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深入挖掘和整合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政治导向、价值引领、情感熏陶和铸魂补钙的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成效显著。

64场宣讲点亮心中明灯 校正模糊认识

主题教育开展后,省委党史研究院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少数党史干部对运用红色资源助力主题教育,在做法、效果和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必须下大力开发整合红色资源,创新培育模式,在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主题教育上,发挥优势,搞出特色。”当调查组把梳理的5条模糊认识摆上桌面,省委党史研究院院务会反复研究,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6月27日,省委党史研究院邀请一批年轻党员参观湖南党史陈列馆,院长胡振荣为他们上党课,从党史的角度解读“什么是初心,如何感悟初心,怎样践行初心”,触发了情感认同。长沙、衡阳等地党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课堂,主动为思想上感到迷茫的少数党员干部,拨开迷雾,点亮明灯。

省政府参事、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的讲课《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将生动的党史故事,与现实生活发生的事例进行碰撞,征服了所有听众,让“初心”悄然无声地植入党员干部的血脉,成为省直单位点击率最高的党课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全省党史系统先后开展6个讲座,64场宣讲,点亮了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挖掘红色资源形成经典党史作品彰显最大优势

正当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地展开时,网友“一叶知秋”却发帖提出意见:红色故事远水解不了近渴,网络教育资料分散零碎,难以达到系统教育目的……

省委党史研究院认识到必须编撰有湖南特色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本土红色资源的优势,更好地让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近一个月时间,他们走访了30多位党史专家、学者、革命老战士和群众,积累了8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编写的《湖湘红色手迹》《湖湘红色手迹》《红色书信》等8套图书即将付梓出版。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谢承新介绍,这些丛书融理论性、权威性、可读性于一体,对于帮助党员干部铭记“初心”,激发牢记使命干事创业的热情,具有重要的辅助教育作用。

此外,省委党史研究院还注重利用多种契机,主动参与整合和开发红色资源,让更多的红色“因子”绽放新时代的芳华。制作了微视频《亲吻潇湘红土地》,依托省党史门户网站《百年湘潮网》发布,同时不定期发布和更新红色资源信息,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提供方便。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巍巍丰碑照后人》第一季《红色书信》、第二季《红色宣言》,受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的热宠。

“红色党课” 覆盖热点难点形成独特亮点

《学习领悟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精神》从党史角度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解读“初心与使命”,《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重大风险—兼谈新思想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湖南建工集团“脑补”,《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在全省高校宣传部长培训班引发热议......连日来,省委党史研究院开发的系列“红色党课”菜单,以日均一课以上的进度助力主题教育,形成了展现党史魅力的独特风景线。

省委党史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党史系统自发形成了近20支宣讲队伍,他们活跃在党政机关的会议室里,活跃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讲台上,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各行各业开展主题教育的“知心好友”。

汉寿县汉剧团青年演员杨芳,被选中担任常德高腔《帅孟奇》主演,虽然技艺精湛,但总有观众提出不同意见,“没有演活,缺乏精气神”,让她感到既委屈又压力倍增,数度意欲放弃。6月下旬,杨芳来到湖南党史陈列馆,聆听关于孟帅奇的“红色党课”后,对人物演绎有了新的认知。杨芳在长沙演出成功后,回到汉寿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她在日记里与帅孟奇对话:“您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令人软佩,我一定要把您的荷花品格、梅花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来源:红网

作者:吴义国 廖洁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16/58175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