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4件作品获重量级奖项!大写湖南文艺创作的高原与高峰!

来源:红网 编辑:张立 2019-08-20 22:07:22
时刻新闻
—分享—

金秋八月,蕴含收获的喜悦,跃动梦想的旋律。

8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获奖作品在北京揭晓。在评奖数量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全国73件入选作品中,湖南仍有4件作品获奖,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获特别奖,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获优秀作品奖。同时,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获得“组织工作奖”。

湖南4部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作品

这既是湖南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的集中展示,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蓬勃发展的具体指标;既是湖南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坚定一步,更是湖南对时代呼唤作出的响亮回答。

何为“五个一工程”

近年来,“五个一工程”可谓是耳熟能详。那么,到底啥是“五个一工程”?

由党中央倡导、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后来改为目前的5年2届。

“五个方面”指: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电影。对组织这些精神产品生产成绩突出的省、自治区、直 辖市党委宣传部和部队有关部门,授予组织工作奖。1995年度起,将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

自组织实施以来,“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成为全国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响亮品牌。

聚焦现实题材,用湖南故事讲述中国精神

观潮君注意到,本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主义题材占据绝对主角。而这,在湖南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6年后,取材于十八洞村真实故事的影片《十八洞村》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乡村国是》,则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本届“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占得一席。

这一个个牵动人心的脱贫事例,展现了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热潮,为中国脱贫事业留下了一部部鲜活的形象史。

小说《平安扣》

一座英雄城,一家普通人。都市题材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根据作家李焱的长篇小说《平安扣》改编,以经历大地震重创的城市唐山为背景,讲述了震后老百姓万众一心,进行灾后重建,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力拼搏的感人故事。

《共产党人刘少奇》剧照

除了关注民生百态,重大题材同样保持热度。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高峰之作,《共产党人刘少奇》并没有局限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而是将革命伟人形象塑造得生动、真实,引发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

观潮君以为,这些作品虽主题不同、形态各异,但其共同之处是透过现实题材,用湖南故事展示深刻的“人民性”,讲述“中国精神”。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今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湖南这几部作品,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现实题材,突出湖湘特色,推出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大爱情结和匠人精神谱写时代强音

《乡村国是》作者纪红建

“采写老百姓的心声,反映中国农村扶贫,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精准扶贫现状,为我国的扶贫事业留下一份带着温度的扶贫报告,是我创作的初衷。”《乡村国是》作者纪红建坦言。

“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记录并书写中国的‘脱贫奇迹’,这就是我的初衷。”谈起创作历程,电影《十八洞村》导演苗月深刻感受到了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共产党人彰显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无数的人和事,与创作者的大爱情结,一起被藏进了作品中。

当然,心中有大爱是基础,反复打磨的匠人精神才是出精品的关键。

耗时2年多,走访202个村庄,《乡村国是》便是出于这样的坚持。“我背着简单的换洗衣服、笔记本电脑和相机,或乘飞机或乘火车或乘大巴或乘三轮车,独自行走于六盘山区、武陵山区等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过湖南、云南、西藏等1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 个县(区、县级市)的202 个村庄,实地采访了脱贫的老乡和当地扶贫工作者,带回了200 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100 多万字的采访素材。”纪红建回忆。

《共产党人刘少奇》在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编剧海波回顾与阅读了几十年来中外几乎全部有关刘少奇同志生平的权威文献及影视资料,并多次深入长沙实地采访,双脚都磨出了水泡。海波坦言,他是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创作剧本,充分挖掘红色题材,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评价:“《共产党人刘少奇》这部片子是几十年来写少奇同志的重大题材影视剧中,最新、最好、最有份量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那座城这家人》剧照

真正有社会价值的影视作品应当具备记录时代的功能属性,这一点完美体现在《那座城这家人》这部剧上。“真实呈现那个时代的氛围并不容易,编剧陶陶多次深入唐山采风,采访了矿工、医生、老师、普通老百姓、领导、艺术家,包括地震亲历者、改革开放贡献者等等。当他真正取材于生活,最终才有了整个唐山从毁灭,到重生,到今天蜕变成大都市的这个震撼过程。”总制作人孟凡耀表示,好戏是编不出来的,一定是真人真事实实在在的存在。

精品迭出的背后,是对创新的坚持

4部获奖作品让人们看到了湖南文艺大省的实力和功底。

这样的成绩单,不是逆袭,更不是偶然。

观潮君认为,湖湘文艺惊艳表现的背后,是文化湘军对创新的坚持、持续的耕耘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成就累积,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映照与诠释。

湖南文化底蕴深厚、文艺人才辈出。湖南文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用精品奉献人民。近年来,湖南更是高度重视“五个一工程”这个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示范工程和响亮品牌,将其作为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2018年,在推进广电出版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在当前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风起云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谁的站位更高、机制更好、人才更优、实力更强,谁就能乘势而上、占领制高点。

借力这一坚实基础,湖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小说《幸福街》

长篇小说《幸福街》、儿童文学《蒲公英嫁女儿》《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等一批文学作品享誉国内外;电影《十八洞村》《正正的世界》《香港大营救》和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秋收起义》等影视剧创作精品迭出;近两年来,全省创作出民族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京剧《梅花簪》、音乐剧《袁隆平》、阳戏《侗山红》、舞剧《马桑树下》、昆曲《乌石记》等近40台大戏。

花鼓戏《桃花烟雨》剧照

全国10台精品剧目,湖南省有1台;国家重点扶持9台民族歌剧,湖南省有1台;13个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湖南省有1个;10个文华表演奖,湖南省有1个……全省艺术创作正进入一个从高原向高峰努力迈进的井喷期!

过往辉煌,未来可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湖南人怀揣梦想,正朝着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铿锵前行。

红网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20/58240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