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东发展“一村一业”助力扶贫,33个贫困村全部“脱帽”

来源:红网 作者:陈张书 徐艳丽 编辑:徐丹 2019-08-21 09:52:19
时刻新闻
—分享—

潇湘晨报记者 陈张书 通讯员 徐艳丽 衡阳报道

近年来,衡东县立足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高位谋划,科学定位,将产业扶贫与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突出发展重点,拓宽发展路径。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规模的优势农业产业,构建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长效脱贫机制。

截至目前,衡东县3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5777户贫困户19344人脱了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02%。

“一户一策”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

几年前,衡东县大浦镇青鸦村是全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土地贫瘠,产业发展落后。2011年,在外创业的邓文彬回村担任村支书。当时,村民大多外出打工,邓文彬决定带着大家搞特色种养,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衡东县清雅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我要脱贫”的活力。目前,村里拥有有机脆枣基地200余亩,聘用务工人员80余人,其中贫困村民50余人,每天务工费70元。

“收入增加了,家里还建了新房。”衡东县青鸦村村民汪太娥高兴地说,“刚开始还是担心,看到邓书记也将土地流转出去了,我们才敢跟着流转,现在自己不仅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赚钱,还有分红,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青鸦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890元,增长到2018年的123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如今,青鸦村共流转2000多亩土地,新造生态油茶基地300亩、名优水果采摘园200余亩、花卉苗圃100多亩,还发展了黄牛、山黄鸡等养殖业。

黄贡椒产业惠及农户10万人

2013年,原本在外经商的夏建科回到家乡创业,在衡东县三樟镇中心位置,租了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门面,开始了黄贡椒电商销售。

“三樟黄贡椒成熟鲜果辣中带甜,皮薄肉厚,口感爽脆……”仅凭这一台电脑,夏建科在电商平台上,每天能销出1吨左右的黄贡椒。因为每斤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5毛,在黄贡椒的成熟季节,每天都会有上百名贫困户往店里送辣椒。有些贫困户身体不好,夏建科就开车去收购。“多的时候能有几吨。”

经过几年的探索,随着销量的增加,夏建科在柴山洲村建起400亩黄贡椒种植基地,直接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衡东县依托“中国土菜名县”金字招牌、“三樟黄贡椒”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将“衡东土菜之魂”黄贡椒作为县地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建立专业化育苗基地,并对基地育苗进行补贴;对连片种植黄贡椒面积在3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补贴300元/亩,对三樟、石湾、吴集、新塘等部分乡镇种植黄贡椒的贫困户免费提供1~2亩辣椒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制定最低保护收购价。目前,衡东县黄贡椒总保护面积逾5万亩,年总产量逾5万吨,年总产值逾5亿元,惠及农户10万人。

数据

新造扶贫油茶林1682亩

近3年来,衡东县加大科研力度,改良品种,重点把好育苗关,统一集中在县苗圃育苗,培育“衡东大桃”良种油茶苗营养杯苗400万株。同时,推行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全县已形成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造油茶建设体系,拥有湖南中联天地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10年来,全县已完成油茶新造面积23.5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30万亩。

作为“国家第一批油茶示范基地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衡东县为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助力全县脱贫攻坚,采取“自主产业脱贫+基地带动脱贫”相结合的油茶产业扶贫方式,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扶持机制,以政府奖补资金1500元/亩为基数,推广第6年起“保底收益(7%以上)+投资分红”等奖补政策,带动贫困户建设油茶基地,在贫困户与油茶经营主体达成合作分配协议并签订合同的前提下,将财政奖补资金按合同拨付给油茶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全面增强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2018年,全县带动贫困户423户1262人新造扶贫油茶林1682.45亩,垦复油茶林6065.40亩,户平增收3000元。

来源:红网

作者:陈张书 徐艳丽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21/58243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