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衡阳市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最强执行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积极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取得显著实效。
衡阳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新,在治河、管河、护河、巡河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创造出不少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经验。6月20日起,红网推出系列报道推荐一批衡阳样板河和典型做法。
红网时刻记者 石珊 通讯员 黄湘武 唐朝晖 衡阳报道
赏海棠花海、逛金甲古镇、品金甲香梨……如今,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已经变成衡阳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茶山坳镇之所以能成为旅游热点,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也和境内石头港水质的变化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以前,河道两岸杂草丛生,沿河居住的上千名住户淘米、洗衣服、灌溉……源源不断的生活排污让石头港水质黑臭、蚊虫滋生,是一条人见人躲的黑臭河。”珠晖区茶山坳镇茶兴村村民李文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年改善,河里面垃圾少了蛮多,水变清澈了,两岸的护坡也修缮一新,看着就让人舒心。”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政府与企业合作治水新模式的开启。
自茶山坳镇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该镇便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治水“妙招”,即政府与辖区内的企业签订护河协议,由企业出钱雇佣保洁人员对石头港河道和河岸河堤进行保洁,政府派出专人对石头港进行不定期的巡视检查。
衡阳力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茶山坳镇,也是参与治水的企业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了改善石头港的生态环境、提升河道水质,该公司每年会拿出10万元左右,用于河面的保洁和河道的修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企业在回馈社会的同时,也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该公司负责人贺光权告诉记者,“河水治理好之后,一方面,公司的果蔬种植再也不用担心受水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前来游玩的市民翻倍增长,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黄湘武 唐朝晖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