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驻村干部的初心|杨海霞:从组工妈妈到扶贫妈妈的幸福路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罗立文 编辑:严甜 2019-08-21 14:24: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衡阳8月21日讯(记者 宋美君 通讯员 罗立文)曾经,网上有段视频很火:一个可爱的“组工娃娃”问“组工妈妈”:每天总是加班到很晚,不知道您在组织部织的什么布?“组工妈妈”微笑着说:我们在织一张很漂亮的“布”……这张“布”有关幸福,有关美好。

杨海霞就是衡阳市衡山县委组织部的一名组工妈妈。2015年,杨海霞驻村帮扶,成为了一名扶贫妈妈,角色的转变,让她饱尝其中的辛劳和不易,尽管如此,杨海霞还是由衷地感到,她是幸福的,也乐在其中。

????_20190821113857.jpg

杨海霞走村入户,与贫困户交流。

2015年5月,杨海霞从衡山县委组织部主动请缨去省级贫困村——福田铺乡石东村任帮扶工作队长,群众对这个组织部派驻下来“大干部”很是期待,这也让杨海霞觉得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石东村位于衡山县福田铺乡北部,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驻村后,杨海霞带领工作队员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深入走访和调研。因地理条件限制,入组入户都需要步行,即使有的村民小组通水泥路,杨海霞也坚持步行。她告诉记者,这样更方便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也更能了解当地潜在的资源优势。

在与基层群众的工作互动中,她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和群众打成一片,村里的留守儿童更是亲切地呼唤她为“杨阿姨”,还有的叫她“杨妈妈”。

杨海霞回忆,有一次她穿了条裙子去走访,一个小女孩特别亲近她,总是围着她转,问她为什么,她害羞地说:“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我很久没有见着妈妈了,您穿着这条裙子,好像我的妈妈。”那一刻,杨海霞心中五味杂瓶,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出一条致富路,让远在他乡的“爸妈们”早日回乡发展。

由于村干部思想保守落后,村级产业发展一直没有起色。为了打破僵局,杨海霞将组织部门“认真、较真”的工作作风带入基层,自己当起了领头雁,和工作队员带头干,身体力行引领村干部融入到扶贫工作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衡山县福田铺乡石东村山多林密,自然生态良好,所产均为绿色生态农产品,很受城里人欢迎,但因销售渠道有限,很多农产品都烂在家里,卖不出去。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海霞动起了发展电商产业的脑筋。

2016年,杨海霞以农户自家种养的农产品为切入点,创新性地将贫困户家里的农产品贴上二维码“身份证”,推送到县城超市,为农产品上行做了有效的尝试和实践。

????_20190821113758.jpg

在大型超市设置“绿心土产”扶贫专柜。

2017年,驻村工作队联系电商平台,帮助村里在全县开设第一家“石东村绿心土产”网店,成立合作社,对接贫困户,寻找农村经纪人,包装本村特色农副土特产品,并在县城大型超市设置“绿心土产”扶贫专柜。

目前,石东村店已有固定农村经纪人5人,线上线下产品达20余种,年销售额近30万元。此外,他们还针对村店产品“粗、散、少”的短板,选取两种主打产品,集中扶贫资金,建设了扶贫车间,带动了村级产业发展,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石东村成功脱贫摘帽。

如今的石东村,村干部思路开阔,村民干劲十足,但扶贫仍在路上。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杨海霞挑战着自己,感受“帮助别人,成就自我”的快意,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别样幸福。她坚信,只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干群齐力攻坚,全面小康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罗立文

编辑:严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21/58255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