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戏原名巴湘戏,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戏曲声腔剧种。巴陵戏渊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的昆腔,明末清初弋阳腔流入湖南,对巴陵戏高腔的出现产生了较大影响。
巴陵戏是湘东北地区戏剧的代表,在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地方大戏剧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舞台语言、剧目、声腔、音乐、表演乃至演出习俗中承载着大量与岳阳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岳阳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又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成型、发展的宝贵资料。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湖南仅存岳阳市一个巴陵戏专业剧团。
可喜的是,在今天的岳阳,我们仍能看到巴陵戏不断地发展创新。
2月28日下午,岳阳市推动文艺精品工作座谈会召开。
岳阳市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艺术创作实践,全市艺术创作工作呈现可喜变化。巴陵戏《远在江湖》和舞蹈《水灵灵的洞庭湖》,双双荣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巴陵戏代表湖南省参加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实现巴陵戏诞生400多年历史上又一重大突破。
有着400年历史的巴陵戏。
作为湖南重要的对外名片和形象窗口,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4月18日在港举办了“锦绣潇湘·走进香港”湖南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
岳阳巴陵戏国家一级演员李源,巴陵戏小小传承人、年仅10岁的黎佳冉小朋友联袂演出了巴陵戏《贵妃醉酒》。台上,老师扮相俊美、唱腔圆润,学生一板一眼、有模有样,音频、视频、背景、表演完美融合。媒体记者与现场观众争相拍照留念,凤凰卫视当晚新闻报道了该节目的精彩片段。
活动现场。
5月18日-20日,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娜率岳阳市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考察团,学习借鉴深圳沿海先进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模式。马娜指出,岳阳资源禀赋优厚,但在资源规划、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湖南展馆里,一组非遗文创产品吸引了观众的连连驻足,其中还就有来自湖南橙子文化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制作的非遗巴陵戏系列文创。
6月20日下午,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组在城区调研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市文旅广电局负责人参加。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近400年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巴陵戏,既是《条例》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也是岳阳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检查组在巴陵戏展览馆详细了解戏曲发展历程和保护现状,并勉励工作人员继续深挖戏曲内涵,创新演出方式,推动巴陵戏走向更广阔市场,将岳阳市民的文化情怀传承下去。
上海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现场。
7月,从上海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评委会传来喜讯,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学生黎佳冉表演的巴陵戏《卖水》代表湖南省参赛,喜摘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这是岳阳市首次冲击“小梅花”并荣获金奖,填补了岳阳市戏曲艺术界的一项空白。
此次参赛的巴陵戏《卖水》以优美的地方唱腔、扎实的技巧脱颖而出,决赛中惊艳全场,得到现场专家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英雄出少年》栏目播出节目《岳阳楼下梨园春》。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英雄出少年》栏目播出节目《岳阳楼下梨园春》。该曲目是岳阳楼小学巴陵戏社团此前在北京录制的原创节目,也是继该学校黎佳冉同学喜获“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后,取得的又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
据了解,自2014年4月,岳阳楼小学与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成功携手启动“巴陵戏进校园”活动以来,如今一批批巴陵戏小小传承人正茁壮成长,并多次在全国少儿戏曲比赛中斩获佳绩。
8月19日,巴陵戏数字电影《远在江湖》正式开机。
8月19日,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公益电影传媒中心联合立项拍摄的巴陵戏数字电影《远在江湖》正式开机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巨作的拍摄,是岳阳文化建设领域首次将巴陵戏搬上荧幕。
剧组在岳阳楼完成外景拍摄后,将转场横店影视城完成内景拍摄。据悉,2020年,湖南公益电影传媒中心将组织《远在江湖》湖南行政村巡回放映。
红网时刻记者 杨滋 实习生 肖媛媛 整理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杨滋 实习生 肖媛媛
编辑:杨滋 实习生:肖媛媛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