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巨大变化,湖南勘察设计行业也涌现出一大批勘察设计大师和优秀管理人才,拥有了一大批能与国际上同行同台竞争的骨干企业。近期,红网推出【对话城乡设计】栏目,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勘察设计行业自身的发展变化。
沈蒲生。
红网时刻记者 卢欣 通讯员 段婧轩 整理报道
人物名片
沈蒲生,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大学土木系主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沈蒲生教授淡泊名利,潜心教学与科学研究,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0多本。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Q1:沈教授,您从事土木工程的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和工程实践已近60年了。在这近60年的时光里,中国建设也经历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也几经调整、融合和变化。您可以讲述一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的情况吗?
A1:建国以后,中国土木工程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大的阶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几平方米,高层建筑的数量屈指可数,没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大跨度桥梁。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国家没有大规模地建造房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大跨度桥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富裕起来,有需要也有能力大规模地搞基本建设,高层建筑像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已星罗棋布,大跨度桥梁、地铁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基建能力和技术水准得到了世界公认。
我至今还记得,1981年至1983年,我被公派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纽约和芝加哥,看到当地有很多的摩天大楼,心里十分羡慕。心想,要是中国哪一天也能够建造这么多的高层建筑该多好!没想到的是,短短的几十年之后,中国的高层建筑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建筑的高度上,都超过了美国。
从美国做访问学者回来后,我逐渐地认识到中国的房屋应该朝高层建筑方向发展,因此,也将自己的研究重点向高层建筑方向转移。
Q2:沈教授,您一直从事土木工程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同时也非常重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见证了行业的发展。您可以介绍手工绘图时代发生的有趣故事吗?
A2: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任教,主要的工作是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作为土木类的高校教师,除了进行教学和科研之外,还应该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适当地参加一点工程实际工作,向工程实际学习,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工程,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同时,还参与过少量的房屋设计,参加过对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979年,湖南大学要新建一栋图书馆,地上9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它是湖南大学的最高建筑,也是当时长沙市的较高建筑。因此,学校对它的设计特别重视,除了湖南大学设计院的同志参加设计外,还在土木、建筑等系抽调了少量教师参加设计,我被抽调过去参加学校新图书馆的结构设计。当时,计算机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才刚刚开始。我们手头没有计算机,也不会使用计算机,结构计算只能靠手算,设计图纸也只能靠手一笔一笔地画。设计速度之慢,工作之辛苦是可想而知的。由于计算工作量较大,数字繁多,计算过程中是否出错,没有把握。设计完成后,打听到西南建筑设计院有计算机,能够用计算机进行房屋结构计算。为此,我们专程去到成都,请他们用计算机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复核后,心里才算踏实了。
Q3:沈教授,您曾长期担任湖南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主任,对湖南大部份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过超限审查,您认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超限高层建筑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A3: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大部分是河流、湖泊、高山和沙漠,可耕地和可用于基本建设的面积很少。为了保证14亿人的吃饭问题,建造高层建筑,让建筑向高空发展,是一种必然和明智的选择。
高层建筑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如果结构不安全,其他问题的讨论便失去了意义。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住建部对高层建筑的高度、跨度和不规则程度做出了限制,如果高层建筑超出了这些限制,就叫做“超限高层建筑”。对于超限高层建筑,住建部要求要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专项审查。
我曾参加过由省建设厅主持的长沙远大天空城市(高838m)、长沙九龙仓国际金融大厦(高452m)、长沙世茂广场大厦(高326.5m)、长沙滨江国际金融中心(高324.95m)、长沙新楚· 擎天广场(高311.9m)、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大王山冰雪世界、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许多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专项审查,我认为,高层建筑除了要重视结构的安全外,还要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要在保证建筑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建造成本。
Q4:沈教授,您看当年的设计与现在的设计有哪些不同?有些什么感想?
A4:我很羡慕年轻一代,他们赶上了国家经济大发展的年代,赶上了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年代,赶上了国家基本建设大发展的年代,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段婧轩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