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驻村干部的初心丨 江晓军:五年两次“出征”红岩再建功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肖拓 2019-08-27 01:28:0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湖南一大批驻村干部心系百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绣花功夫抓脱贫攻坚。红网时刻7月21日起开设“驻村干部的初心”专栏,聚焦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驻村干部,展现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24.jpg

湖南省民政厅驻红岩村帮扶工作队长江晓军接受红网时刻记者采访。

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陶梦霞 泸溪报道

“江队长,您又来了!”

2019年7月18日,江晓军来到红岩村一组查看寨子房屋修建、稻花鱼养殖情况。路上,村民见到这位省民政厅驻红岩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都会笑着问声好。

2015年初,江晓军主动请缨到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扶贫,三年的时间让勾蓝瑶村成为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典型,创造了扶贫的“勾蓝模式”,他也被评为湖南“百名最美扶贫人物”之一。2018年3月6日,江晓军再度“出征”,与湖南省民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湘西州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开展扶贫工作。

如今一年多过去,红岩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1.jpg

江晓军(右二)经常在大山深处,跟村合作社的社员们同吃同住,并为他们提供支持。

调研先行:沉入基层像“秤砣”

要想扶贫工作开展得好,首先要摸清楚村情民情。

红岩村位于武溪镇西南部,寨子都分布在山间,交通不便,以前村民们要出村只能靠双腿走。

驻村伊始,江晓军就带队沉入基层,融入到了红岩群众之中。当时红岩村还没有铺上水泥路,坑坑洼洼的土路十分颠簸。江晓军与驻村帮扶队的队员实地走访,“揭锅盖、摸被窝”,了解村民生活真实情况,实现了贫困户、非贫困户全覆盖。

“您还有什么问题就和我们说!”在红岩村的村支部旁有一所低矮的小房子,江晓军与队员将一床被子送给一位老太太,老人家听得不是很清楚,说话要大点声:“这是夏天用的被子!送给您的您就不要舍不得用!”

“这位老太太七十多岁了,家里还有个四十多岁的儿子患了病,生活很艰苦。“提起村民的情况,江晓军掌握得很清楚。

为开展扶贫工作,江晓军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村民的致富想法,积极向村镇干部请教,又拜老村干部、乡土文化传承者等“新乡贤“为师,同时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茶话会,向走出大山的老乡征集“金点子”,共商振兴红岩之计。

555.jpg

江晓军来到红岩村后,打造了两个稻花鱼产业养殖基地。

建强队伍:掀起干事和传帮带氛围

干部在干,贫困户在看,这该如何是好?唯有激发党群干事热情,形成党群最大合力,携手共将红岩村头上的“贫困帽”摘下。

先进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扶贫工作的“领头雁”。

为使红岩村的党员干部达到“进村狗不叫、群众问不倒、干活茧不掉”的要求,江晓军举办村级培训305人次,激发党员干部的办事激情。工作清单制、“业绩论英雄”制等制度,极力激发干部的能力与潜力。在推进150亩水果园基地建设中,村主任带头,驻村工作队着力跟进,让村主任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威信。

干部在前领头,群众也要跟上。

444.jpg

工作队为村民硬化稻田田埂300余亩。

江晓军与队员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增强村民的参与感。“月月有活动”,公益活动激发村民服务的情,惠民活动增强村民参与的心。今年植树节活动中,就有200个家庭志愿参加。

针对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透彻的短板,2018年6月15日,由驻村工作队和武溪镇党委政府成立的“红岩村精准扶贫宣讲所”正式开讲。通过专题宣讲、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让村民对政策有更深的理解,由衷地成为扶贫工作坚定的“拥护者”,热心地为扶贫工作添砖加瓦。

21.jpg

江晓军从附近渔场采购的稻花鱼苗,并免费提供给红岩村村民。

力抓产业:带领走上“致富路”

鱼苗在稻田游弋、黄桃傲立山头、碰柑都身穿一层“保护衣”……这个夏天,红岩村的生态产业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气象。

江晓军与帮扶工作队经过考察,决定因地制宜,在红岩村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做足“山水文章”。

红岩村向来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传统,工作队大力提倡并帮助村民硬化田埂240亩提高产量;为走一条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建设150亩黄桃基地的同时还鼓励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都种下黄桃树苗;红岩村虽产碰柑但产量不高、品质不好,江晓军请来农业局专家,对碰柑实施品改嫁接脐橙200多亩。

红岩村一组村民杨晚花家里种了两亩地,养殖稻花鱼能给他们家多带来50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八月稻子成熟时节,这儿举办的“摸鱼节”相信能给红岩村带来更大的收益。

25.jpg

江晓军指导社员培育稻花鱼苗。

藏在深山之中的“泸溪县红岩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五名返乡创业者成立,江晓军和帮扶工作队对这个敢于创业、致力于振兴家乡的合作社十分关心,给予了大量帮助。江晓军介绍,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雇人工作,可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之一。

55555.jpg

省民政厅驻红岩村帮扶工作队为村里重建村民服务中心。

大树新风:建设富美“新红岩”

“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着眼于长远,即便我们走了,红岩村自己也能继续发展下去。”可持续发展,是江晓军心中在红岩村工作的目标。他以“网上+网下”的群众工作方法,坚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红岩村村民的微信群里,江晓军经常发布老乡们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和展示镇、村干部无私奉献的图片,营造干群齐心的良好局面。

微信群还是村民们的议事群,不管大事小事都能在群里讨论。对村民们的献计献策,江晓军马上给予表扬并将建议吸收进工作;对于村民的不满,江晓军了解情况,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对政策不理解的,江晓军耐心细致将政策讲透。一位在外务工的青年,从群里看到村上拟建集中治丧点的消息,恳请父母亲把自己家的承包地无偿交给村里办公益事业。

在“网下”,江晓军与工作队队员开展“微笑红岩”品牌系列创建,表彰了一批“孝老爱亲”“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开展“冶陋习、树新风”文明创建,改善庭院卫生环境。

通过网上网下的活动,红岩村村民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对红岩村的发展更上心了。

帮扶工作队和红岩村的干部群众,致力于建设三个“新红岩”(“党建工作示范村、“五化”民政示范村,宜居宜游的“农业生态村”),齐心协力向着富美新红岩奔跑。

23.jpg

红岩村新貌,文化墙上的稻花鱼、辛女峰寓意深远。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8/26/58720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