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记忆①丨唐炳桂:亲历日军投降 95岁思维清晰下棋是把好手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编辑:姜珊 2019-09-02 15:36: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株洲9月2日讯(记者 聂千川)“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近日,晚餐时间,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通达路的一处小院内,不时传出阵阵歌声与笑声。在这里,唐炳桂老人迎来了95岁的生日。老人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兵,虽过鲐背之年依旧身体硬朗。如今,老人四世同堂,儿女及晚辈热热闹闹给老人过了一个大家庭生日晚宴。

???.jpg

抗战老兵唐炳桂。

年少多舛 少小离家老大回

唐炳桂,1924年7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枫林市长乐村(现并入太阳桥村)唐家老屋组。如果不是战争的爆发,他或许这辈子将与父辈一样,一辈子与农田打交道。

1940年,16岁的唐炳桂成婚。也是这一年,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节节溃败,将士损失惨重,为弥补兵员不足,只好四处抓丁。唐炳桂与父亲一同被抓入伍,辞别妻子与母亲,加入国民革命军第72军14师。

进入部队后不久,年仅36岁的父亲便因身体原因过世。但战争并未给唐炳桂过多的缅怀时间,不久他所在的部队被紧急调往上高前线布防。作为后方勤务兵的唐炳桂已记不得自己所在的部队阻击了日军多久。只知道自己的团长每次接到的加急电报,上面写的都是前线士兵伤亡、战事告急的消息。这次战斗,他所在的14师伤亡惨重。清理战场时,共失去1000多位战友。那一年,他17岁。之后,他随部转战南北。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唐炳桂所在的军队,奉命到达湖北大冶,接受湖北方面日军的投降,并接管大冶县政权。

受降仪式上,唐炳桂亲眼见到,当时日军完全没了战场上那嚣张模样,一个个灰头土脸,神情沮丧。

1947年在山东泰安被解放,加入华东一纵,后编入二十军,同年6月参加孟良崮战役,负伤一次,个人立三等功一次。随后,唐炳桂又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0年11月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专业回到家乡的红砖厂担任操作工,与阔别许久的妻子团聚。那一年,他34岁,离家已经18年。

尔后,他正常工作、并与妻子生下两儿两女。

幸福晚年 读书、打麻将少不了

???????????.jpg

唐炳桂和二女儿唐昆明。

如今,唐老的子女各个都已事业有成,而老伴也已经去世40年了。

由于养生有法,老人的身体非常硬朗,晚年生活也丰富多彩。唐炳桂的二女儿唐昆明告诉记者,老人直到去年都每天坚持上午去图书馆看报,下午打麻将、下象棋的习惯。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血压血糖什么都很正常。老人饮食也非常有规律,不挑食,荤素搭配,什么都吃。“去年快过年了的时候感冒了一次,住了10天的院,身体就差了蛮多,看书、打麻将也少了很多。” 唐昆明惋惜道。

尽管,因为生病造成腿脚不便及视力下降。但唐老每天清早起床,依旧坚持自己整理被褥,将自己周身整理的清清爽爽,然后围着院子散步,聊天,日子过得舒适、安逸。

最让记者惊讶的,是唐老清晰的思维、明晰的记忆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与记者随行的一位同事,受唐老所邀,与其在“楚河汉界”厮杀一番。但是结果是,记者这位在象棋方面颇为自得的同事却屡战屡败。“小伙子还得练练,落棋要狠、准、快,不要犹豫。”唐老还不忘告诫、指点晚辈棋艺。

唐昆明告诉记者,自己父亲平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始终不能忘党恩。社会上很多爱心人士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这令他们感觉很温暖,也为自己的父亲自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站起来的。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国家给予的。我如今每个月能领取1300多元的津贴,这些都是国家的钱,国家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我们有幸福晚年,孩子们事业有成,都是托共产党的福。”虽然唐老说话有些低沉,可是从他断断续续的话语里,依然能明白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02/59104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