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在红网上读到《“我绝不向命运低头”丨从留守儿童到教师,她跨越逆境向阳而生》文章链接的报道,非常感动。文中的谢晴晴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她在逆境中拼搏成才的故事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明丽的色彩。作为一个老教师,曾经接触过很多留守儿童,对他们有较深入的了解。谢晴晴由留守儿童成长为教师的经历,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感慨万千。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年轻人都纷纷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打工的收入比务农的收入要高许多。但打工的收入又不足以在外面买房,不足以让自己家人都到城里生活,甚至城市并不接纳乡村的孩子上学读书。于是他们只得将自己的子女留在了家乡,留给了他们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孩子面对的是隔代教育,一方面由于年龄悬殊产生了代沟,老人和孩子难以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很多老人从那个时代走来,他们的文化素质很低,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不具备教育好自己的第三代的能力。只有极少数老人是退休干部和教师,才有这种能力。谢晴晴的外公属于这一小类,他对晴晴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她的外公,她的前途也许时另一种走向。留守儿童进入学校之后,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带有非留守儿童没有的缺点,比如任性、孤僻、自私、没有团队精神、对学习缺乏兴趣,所以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与转化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班上的后进生。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谢晴晴应是留守儿童成才的典型。应该看到,留守儿童面临是的成才的逆境,而小小年纪的他们,抗拒逆境的力量是极为微弱的。几句负面的话,一个小小的事件,或者偶尔的负面诱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引向阴暗或邪路。谢晴晴在成才的逆境中,遇到过各种困难,由于外公对她正面的引导,还有学校的教育对她注入了正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她是那种既善于吸收正能量、又能保持、还能散发出正能量的孩子,所以她能摆脱负面情绪,克服各种阻力,一直向着充满阳光的方向前进,并且她还能带动她的妹妹和同学一同奔向阳光。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是留守孩子的标杆,是引导留守儿童向着明亮的目标前进的旗帜,是值得表彰和宣传的正能量。我们已经有“道德模范”“最美教师”“劳动模范”等典范,也应该有留守孩子在逆境成才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数以万计的乡村少年看到远方的曙光和正确的方向啊!
我以为,想真正消除“留守”现象还需要时间。创造条件,让农民回乡创业,振兴乡村,使城乡一样的富有和便利,留守现象才会从根本上消除。在此之前,全社会应给留守少年更多的关爱。他们的父母更应该倾注母爱与父爱,了解他们在家在校的表现,及时和他们交流和沟通,促进他们的成长,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教师要针对留守少年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教育,让他们在父爱母爱相对薄弱的环境里,感受到更多的师爱,获得前行的力量,从而健康成长。对于文化宣传部门,也应把关注目光投向这一特殊人群,他们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更关乎着社会的未来,所以更值得奉献我们爱心与力量。而表彰与宣传谢晴晴这样的典型,无疑会给留守少年注入动力与希望,所以这也应是关爱他们的题中之义。
文/退休教师 王若柏
来源:红网
作者:王若柏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