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筑梦前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筚路蓝缕、团结奋进,在坚韧前行的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薪火相传。湖南省统计局联合红网推出7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道,看湖南经济、社会、民生如何实现“升级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长沙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湖南积极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49年的44元,到2018年的14092元……70年来,湖南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七十年的沧桑巨变,七十年的风雨兼程,七十年的自强不息,湖南农业正稳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光明大道。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361.62亿元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农业积极突破传统束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面向农业现代化战略转型,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8年,湖南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61.62亿元,是1949年的338倍,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2664.30亿元、387.15亿元、1464.59亿元和417.21亿元,分别是1949年的221倍、1613倍、1031倍和13907倍。
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变化,湖南面向市场不断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由农业(即种植业)一家独大向农、林、牧、渔、辅各业综合平衡发展。
同时,湖南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实现了由粗放式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型农业的跨越。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辣椒、杂交鱼类等系列科研成果屡获国家科技奖表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测产验收亩产达到1152.3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趋势加快
70年来,湖南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发展,走过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当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全省又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重点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至2018年末,全省共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384.9万户,家庭农场3.89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74万个,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万人。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4.98万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755家;农产品加工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幅提高了产品效益,大幅拓展了农产品的升值空间。
此外,全省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一大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基地和乡村民宿建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3万个,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1.96亿人次,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441亿元。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农村商贸、物流、交通、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在推动城乡互动、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村居民收入历史性跨越 贫困人口减少4353万人
70年来,湖南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4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元;到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仅143元。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199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过千元门槛,2014年突破1万元,2018年达到14092元,比1978年增长97.6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倍,年均增长7.0%。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湖南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4458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05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8年的1.8%,累计下降了95.7个百分点。特别是从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六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62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10万人。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肖娟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