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方智远:洋白菜 中国种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李覃梁 2019-09-11 16:54:2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jpg

红网时刻记者 王敏 整理报道

“来!尝尝这个品种,又脆又甜!”方智远院士熟练的切开一颗嫩绿的菜球,剥出菜心。时光荏苒,从25岁与甘蓝结缘,到如今80岁高龄依然奔走田间,方智远为了育出最美的圆白菜,倾注毕生心血。

197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蔬菜遗传育种专家方智远和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京丰一号”,从而结束了我国甘蓝新品种长期完全依赖从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1979年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技术,实现了规模化制种,先后育成甘蓝品种30余个,种植面积高峰时约占全国总栽培面积的60%,累计种植面积达1.5亿亩,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55年只钻研一种蔬菜

圆白菜学名甘蓝,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上世纪六十年代,甘蓝基本依赖从国外引种,价格高,质量难以保障。1967年,我国南方百万亩甘蓝突然出现大面积只开花不结球的现象,方智远与专家们连夜赶往广东,看到地里一片片未熟抽薹的甘蓝,农民蹲在地里掉眼泪,他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我国自己的品种。

方智远和同事们从零开始,全国搜集甘蓝种质资源,听说哪里有好品种就立马赶过去,回来就一头钻进试验田。甘蓝一年只开一次花,育种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做几千个组合也不一定能选出一个好品种。年复一年,方智远拿着铁锹、锄头,整地、播种,弯着腰、低着头,一颗颗的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方智远育出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京丰一号”,打破依靠国外引种的被动局面,此后又先后培育出五代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早中晚期配套的优良品种,并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种植面积达1.5亿亩,占国内甘蓝种植面积的60%,使甘蓝成为百姓餐桌上四季常见、质优价廉的蔬菜。

1957年,还是中学生的方智远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向上攀登,不畏劳苦、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攀登到顶点。”多年来,方智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88年、2001年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曾这样报道和评价方智远的团队:“六人课题组,四次获大奖”。

把时间放在地里 把百姓装在心里

退休之后的方智远似乎有了更多的时间,然而在妻子章振民的眼中,他却更忙了。“他这一天三班倒,上午上班,下午上班,白天看的写的晚上还要拿到家里来,一年最多休息一天或两天,初一到初二,初三又上班。”章振民略带无奈地说,“之前不听我们的劝累倒了,好了之后就又下地了,他是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这湖南人的执着真是比不了”。方智远更加频繁地下农村办培训班,手把手地教农民,毫无保留地把成果拿出来跟农民共享。

内蒙古乌兰察布属于贫困地区,寒凉的自然环境曾是农业发展的短板。在方院士工作站的支持下,现在冷凉蔬菜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这里也成为全国三大冷凉蔬菜基地之一。每年种植甘蓝等蔬菜60万亩以上,远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出口俄罗斯等国家。当地农民每亩纯增收入1000元以上。

方智远成长于农村,更能体会农民的辛劳,他深知“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年”的道理,在他的办公室,衣架上常年挂着一顶草帽、一件雨衣,是随时准备下地用的。“要让农民得到实惠,种子不应该卖得太贵。”这是方智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搞育种的关键是看你的品种怎么样,受不受农民欢迎,能推广多大面积,能为农村为产业发展做多少贡献。”

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了

方智远出生于湖南衡阳,1944年,衡阳保卫战打响,野蛮的日本兵闯进村庄,只有5岁的他跟着父亲躲进后山,兵荒马乱的童年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只有国强才能民安”的朦胧意识。1959年,20岁的方智远第一次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蹉跎岁月中,他坚持不懈,在日记中这样勉励自己:“要像雷锋那样写自己的历史,永远保持自己鲜红的颜色;要像周总理教导的那样学到老,改造到老。”1980年,方智远终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激动地写下了“永远跟党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方智远注重对年轻后生的培养,先后培养出刘玉梅、杨丽梅等一大批优秀科学家。1995 年,方智远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将10万港元奖金全部捐献给研究所作为科技奖励基金。“度量宽大,勤学守规”是初中班主任给方智远的评语,也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多年来,方智远与北京农科院等兄弟单位团结协作,协同攻关,攻克了“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等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7年9月,衡阳市蔬菜研究所以方智远院士等为学科带头人,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全市推广种植方智远院士选育的结球甘蓝品种11个、面积5万多亩。完成多个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并获得科技成果奖。为助力衡阳农业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智者行远。有些坚持,不是刻意;有些放弃,没有不舍。“我深沉地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着我一生为之追求的事业。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了,我只有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的培养,无愧于党对我的期望。”淡泊名利的方智远很少面对媒体的采访,“我们做农业科研的人,接触农业多,接触农民多,农民是最辛苦的,我们科研人员必须要为农民多做点事,国家需要你做,你就得做下去,人这一辈子能把这件事做好就足够了。”

(推荐单位:衡阳市政协、衡阳县)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李覃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1/59701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