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国情 奋斗者丨卢光琇:用最好的科研成果造福百姓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洪雷 董雷 编辑:王津 2019-09-16 07:32:4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湖南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他们心怀爱国之情,听从时代召唤,笃行报国之志,以精湛的专业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奋斗,是对祖国最执着的爱”。为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红网时刻新闻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刊发全省各行各业佼佼者“怀爱国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故事,合力奏响时代强音。

红网时刻记者 许敏 通讯员 洪雷 董雷报道

人们常言,人心齐,泰山移。

近日,“党外知识分子先进事迹报道组”来到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以下简称“中信湘雅医院”),聆听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原主委、著名的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专家卢光琇教授的人生故事。

这位年逾八旬、荣誉满载的教授,本可安度晚年、含饴弄孙,但她却选择坚守在科研、临床一线,活跃在健教、义诊等现场,将有限的精力奉献给无限的医疗健康事业。她说,她的科研课题都是源自人民的需求,从群众中来,而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爱国爱人民。

IMG_0162_爱奇艺.jpg

卢光琇在给大家科普遗传与生殖方面的知识。

初心 继承优生强国的梦想

提起初心,卢光琇说她一生的梦想就是继承她父亲——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卢惠霖教授的理想,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遗传优生而奋斗终生。

那是1978年,英国诞生第一例“试管婴儿”。当时已是78岁高龄的卢惠霖立即感受到,他一直苦苦寻求的如何通过遗传优生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问题有了实现的途径。然而,谁能够帮助她完成这一伟大设想呢?

当时,39岁的卢光琇已是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和父亲的研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当她了解到在中国开展人类生殖工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同时被父亲的暮年壮志所感动时,便主动提出要为父亲分忧解难。

尽管一开始,卢惠霖十分赞赏卢光琇的想法和勇气,但还是没有马上答应。直到她考虑到了所有的困难,并甘愿为这项事业奉献力量、作出牺牲时,卢惠霖才答应了卢光琇的请战。

于是,卢光琇从零基础技术开始学习,先后奔赴美国、英国进修,并在1981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这是中国生殖技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试管婴儿技术的攻关拉开了帷幕。

建立国内第一个精子库(1981年).jpg

国内第一个精子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988年6月,国内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诞生,卢惠霖给孩子起名罗优群,饱含着他对国人优生的期盼。

进入新世纪后,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小小的门诊部已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将这项事业做大做强,成为困扰卢光琇的一大难题。2002年,中信集团与中南大学联手,组建了现代化的中信湘雅医院,卢光琇任院长。这标志着,卢光琇已从科技创新中走出来,走上了产学研之路。

1988年6月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人类生殖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卢惠霖教授怀抱国内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jpg

1988年6月中国医学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人类生殖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卢惠霖教授怀抱国内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

之所以会选择这条路,源自卢光琇曾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经历。

当时,全国科技改革把大量的科研推向产学研、推向市场,只留下少部分科技工作者从事国家急需的基础研究。“我觉得科技改革很对,尤其像我们这样做医学临床研究的,临床的基础研究更要解决病人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卢光琇说。

产学研带动中信湘雅医院快步前进。2005年,获批组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中心,2016年获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012年,中信湘雅医院诞生了世界首批经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出生的试管宝宝;2015年,诞生了全国首例“无癌宝宝”;2016年诞生首例经MicroSeq(微生物鉴定系统)排除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健康宝宝。截至2019年3月,中信湘雅医院已帮助不孕不育夫妇孕育出生了超15万个健康宝宝。2017年8月,英国《Nature》杂志权威报道,中信湘雅医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殖中心,一年的试管婴儿治疗量,约相当于全美国的1/4,为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卢光琇任主任的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构建了世界首个人类体细胞克隆囊胚,引发《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整版报道,现已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胚胎干细胞系超过520余株,为再生医学提供了充足的种子来源。

平衡 用科研成果回报社会

身为民主党派成员,卢光琇懂得平衡社会身份和本职工作的关系。她认为,“民主党派成员需要充分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作为医务人员要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尽一份力,二者的平衡就是爱国、爱人民”。

卢光琇曾多次献计献策。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时,她提出了辅助生殖技术必须立法的建议,并参与了很多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就是其中之一,1994年,该法案获通过。作为卫生部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她还多次为产前诊断的规范管理提出建议。

20。.JPG

2018年,试管婴儿30年之际,卢光琇(中)与试管宝宝们合影。

她的建言均源自一步一个脚印的调研。

1992年至1994年,在卫生部妇幼司建议下,卢光琇带领6个专题调研组,在张家界汪家山村开展了为期3年的调查。那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傻瓜村”。村子位于高山之上,没有公路、没有电,孩子不能读书,不能给家里帮忙,贫困代际相传。

经调研,卢光琇发现,当地人因缺碘患有克丁病。于是,她和团队成员将调查结果分别给了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推动了1994年“全民补碘行动”的展开。

调研之余,卢光琇还通过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积极奔走,帮他们修通公路,建设变电站,努力改善该村的封闭状态。如今的汪家山村早已没有傻瓜,家家户户崭新的楼房,公路水电一应俱全。

随着卢光琇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经常收到北上广等知名科研、医疗机构的邀请,却都被她婉拒。“父亲和我从事遗传优生事业70年来,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为我们的产学研事业撑起一片蓝天,我们的点滴进步也离不开湖南人民的支持。”卢光琇回忆,当年,她拿着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特批的条子去省财政厅要科研经费。一个工作人员说,目前省里(财政)也比较困难,先设法支持一部分,其余要等下次收了税才有。这件事给卢光琇的触动很大,“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搞科研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那应该是国家发的,没有钱也可以用印钞机印出来,通过这件事我才明白,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卢光琇说,从那时起,她就下决心要用最好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造福百姓。

心中有人民,干事有担当。

如今,卢光琇也从更宏大的格局,积极参与推动全人类的健康事业。

2019年8月,她带队考察吉尔吉斯斯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寻求与吉共建医疗合作的模式。针对吉目前缺乏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完善的技术条件,她的团队计划在当地培育并打造一支“优生优育”理念的人才队伍,使普通老百姓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带一路:卢光琇教授与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崔巍会谈.jpg

一带一路:卢光琇与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崔巍会谈。

希冀 打造一条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

今年4月5日,卢光琇迎来80周岁的生日,成为名副其实的“80后”。

她总说:“‘革命’尚未成功,我还不能停下来。”

为此,80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工作,每周一、三、五在中信湘雅为患者看诊,就连春节假期门诊也照常开诊。听说很多患者挂不上自己的号,她仅2018年一年就10余次在医院举行义诊,多次赶赴常德、湘西、娄底、郴州等地义诊,还把互联网门诊搬进自己家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明确了大健康观的核心要义,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令卢光琇为之振奋。

“我的下一个小目标,就是立足辅助生殖与干细胞研究事业,打造一条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在卢光琇的设计中,这条服务链包括“帮你怀-帮你生-助你长-帮你存-帮你防-成人健康管理、干细胞再生医学”等一系列健康服务平台集群,涵盖辅助生殖、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儿童生长发育、妇产(围产及母胎医学)、遗传与基因诊断、遗传性肿瘤防治、新型高端健康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进一步引领遗传优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人类十大组学分析,找出人类疾病的根源,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优雅地老去。

生命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一个成果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的开始。

“哪怕八旬九旬,我仍将矢志不渝,坚持父亲和我的梦想,在生命科学无限未知的探索与挑战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洪雷 董雷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5/59756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