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陈善广:迢迢银汉衡阳追梦人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李覃梁 2019-09-17 16:41:4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jpg

红网时刻记者 王敏 整理报道

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这些陪伴着我们童年的古老传说,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外太空的向往。有梦想就要去追,中华儿女也是这样做的。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嫦娥登月”,几代中国航天人铺就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天路。

在这场与“嫦娥”同乘“神舟”建“天宫”的“长征”路上,也有衡阳人以梦为马,镌刻下了自己的荣光。他就是陈善广,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航天医学工程学领域首席专家。

陈善广1962年出生于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1992年,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随后历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负责和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的全过程研制。

他组织并参与了历次载人飞行试验,特别是在神七和神六任务中主持完成了航天员系统研制,突破了飞天舱外服、出舱训练及保障、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工作和生活保障等关键技术,建成了我国首个综合性的出舱活动地面验证试验体系,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重大跨越做出了显著贡献。

“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所穿的舱外航天服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其实当初最原本的计划是引进俄罗斯的出舱服,后来我们重新调整了计划,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让中国的航天员穿上中国研制的航天服出舱!”陈善广在进行讲座时介绍道,“当时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达到百项之多。国际上一般的研制需要8年,我们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俄罗斯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一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一天当做两天用,所以用4年赶上了别人的8年,靠的就是拼搏的精神。”

当年出任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他还不到30岁。“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15岁就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数学系,为他所在的小乡村圆了多少年来一直未被实现的大学梦。在20多年的航天道路上,他一直负重前行,可能也是因为年轻,在他身上看不到太多的压力与踌躇,更多的是大气与从容。

航天员系统在整个载人工程当中,位于七大系统之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选拔训练出合格的能够执行航天任务的航天员。并对航天员进行相应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研制航天员个人装备、航天食品、航天服等。

在陈善广看来,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最初的一步。眼下,嫦娥探月工程的顺利实施,也让公众更加期待未来的载人登月工程。

作为一个从衡阳走出去的航天人,陈善广始终不忘家乡。2011年,陈善广私人出资向家乡祁东发出邀请,请家乡派教师代表到北京参观学习。2017年9月28日下午,陈善广应邀回衡阳参加“2017衡州经济发展论坛”,并围绕“航空医学与大众健康”作专题演讲。2018年9月28日,再次应邀前往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师生作了题为“人因工程与载人航天应用”的精彩讲座。他将航天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传递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乡人。

(推荐单位:衡阳市政协、祁东县)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李覃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7/59802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