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新闻网邓涛。
编者按:今年5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娄底组织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式调研采访和“传承红色基因”行进式主题采访两次大型集中采访活动。9月11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总结座谈会,6位参加集中采访的记者代表分别发言,谈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们中,有的为娄底市近年来取得的瞩目成就而自豪,有的为娄底革命先烈们忧国忧民的胸怀而感慨,有的为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所肩负的使命而深思……两次大型集中采访活动,成为全市新闻工作者一次思想认知的再升华、爱国情怀的再凝聚。现特将这6名记者的发言进行摘登,共同分享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以下为娄底新闻网邓涛的发言:
5月至7月,我参加了娄底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周年·奋斗新时代”蹲点式调研采访和“传承红色基因”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娄底5个县市区,看了很多地方,听了很多故事,也有了很多感悟。
5月15日,我随“壮丽70周年·奋斗新时代”采访小组前往涟源市税务局采访肖光盛老人,以前多次听过这位老人的事迹,第一次见到,和我想象中的略有不同,他满头白发,穿着朴素,虽是89岁高龄,但精神状态很好,说话声音清晰有力。他向大家说起他的爱心助学故事,带着记者去看望他资助的学生,总是说起他要帮助200个贫困生完成博士硕士学业的目标,要为国家培养人才。9月6日,肖老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从北京回来,在高铁南站,我跟随着市文明办参加了采访,大家让肖老说几句话,肖老又说起了他那200个贫困生的目标,信心十足。我想,应该就是这些一个个的目标,让一位将近鲐背之年的老人有了一股子精气神,神采奕奕,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7月25日,参加“传承红色基因”采访活动,此前,听过李聚奎活捉国民党师长张辉瓒、扮成乞丐回红军等故事。我们在龙塘镇看了开国上将李聚奎的故居,在涟源工贸中专看了陈列室,与他的孙子谈起了他的生平事迹,在那一封封家书中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李聚奎和原配黄正秀的长子李贤书是个地道的农民,次子李鉴书上过军校,1962年下放回到涟源成为农民。李聚奎的儿子写信给他,去北京找他,要求解决工作,在被拒绝后,又写信给邓小平,邓小平把信转给李聚奎,李聚奎非常生气。在他在回信中有一些话我印象很深刻, “国家的规章制度更加明确更加严格,你们都知道,应该自觉遵守。”“你的思想还是老样子,没有一丝进步的表现,仍然想高人一等,这么一种特权思想。”“你起码可以从报纸上看到,任何人不能搞特殊化,任何人也没有特权。” “国家的建设是按照分工的原则,尽责,搞好农业生产是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都不搞农业生产,粮食从哪来?” “有合理的要求,可以和涟源县委商办,你不要来北京了,过去多次警告过你,后果你不知道吗?”……李聚奎给儿子的回信,堵住了儿子走后门的路,对儿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种老一辈革命家公私分明、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来源:红网
作者:邓涛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