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彭承志:让中国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编辑:李覃梁 2019-09-20 16:36:1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jpg

红网时刻记者 石珊 整理报道

他将微小的量子变成通信密钥,为国家通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他与遥远的墨子号进行星地对话,开展千公里级别的量子实验。他是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彭承志。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从事科研,他甘之若饴,从容面对,用一项项科学发现和实际应用,领跑世界。

彭承志于1976年10月出生在衡阳市衡东县。1987年9月—1993年7月在衡东一中就读初中、高中;1993年于衡东一中201班高中毕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他是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和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从事量子物理研究已经十多年,他和实验团队的研究,使量子通信从实验室走向太空,从基础前沿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不仅如此,随着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彭承志和他的同事一起开展了一系列天地之间的量子实验,正在让中国的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2011年底,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式立项,彭承志和团队要开始研制空间量子实验的载荷,进行真正的星地量子科学实验。在当时,世界上从未有任何国家做过相关的实验,毫无疑问这种想法风险极高。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记者问道,当第一次要从地面转为天地之间的情况的时候,你们会害怕吗?

彭承志说:“害怕呀!火箭发射的过程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那个时候压力会很大,但是压力再大又怎么样呢?就好像打仗的时候,你那个碉堡在那里,再怎么难炸你也要去炸呀。”

将近4年半的时间里,研制工作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眼看卫星载荷终于做好了,可就在卫星总装测试的最后阶段,彭承志和同事突然发现,卫星携带的激光发射设备,功率正在逐渐衰减,设备出现了致命的问题。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激光器的故障终于得到彻底解决,赶上了2016年最后的发射机会。卫星上天八个月以来,激光器状态非常良好。

某个夜晚,在量子卫星过境的瞬间,彭承志和实验团队通过位于丽江的观测站和天上的卫星进行了7分钟的数据传输。这样的星地对话,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2016年8月16日凌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将首次在国际上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研究。彭承志和实验团队设计完成了星地量子科学实验中最关键的两个部分:量子有效载荷和量子通信地面站。

自从事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以来,彭承志始终围绕着量子信源、传输通道以及探测这三个核心问题,将光纤、自由空间两种不同信道的量子通信实验与传统光学技术进行了融合和交叉研究,在实用化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和基于纠缠的量子通信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

2012年关于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的成果,入选了 Nature 杂志 2012 年度十大科技亮点(Features of the Year);2013 年利用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解决量子黑客隐患的成果,入选了美国物理学会 Physics 杂志 2013 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一项重大进展(Highlightsof the Year);研究成果 2010 年、 2012 年两次入选了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了科技部组织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因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统性工作,推动了量子通信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彭承志获得了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5年,作为项目主力成员之一,彭承志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完成人)。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编辑:李覃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20/60594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