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杨松林:战魂永存西沙海域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编辑:李覃梁 2019-09-23 14:15:4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jpg

红网时刻记者 蒋楠 整理报道

44年前,在西沙群岛那片湛蓝的海面上,为了保卫西沙领土,我国南海舰队的四艘战舰,痛击悍然来犯的南越海军,赢下了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首开中国海军击沉外国军舰纪录。从此,中国牢牢控制西沙群岛。

海战中,杨松林、冯松柏、周锡通等18名壮烈牺牲的官兵,长眠于祖国最南端的烈士陵园内。

杨松林,1949年出生于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松柏乡,1968年入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在1974年的西沙海战役中,年仅25岁的杨松林冒着枪林弹雨给在甲板上的炮位战友们运送炮弹时被敌军炮弹击中,英勇牺牲,永远留在了那片湛蓝海域。不久后,杨松林被追记一等功。

战火中将下半身永远遗落在西沙海域

1974年1月,宁静的西沙群岛被炮火“惊醒”,南越海军的舰艇陆续入侵西沙海域,占领了永乐群岛中的金银岛和甘泉岛。杨松林所在的389舰是中国海军50年代的老舰,接到命令时,刚完成一年厂修,归建仅3天,甚至还来不及试航、试炮,便连夜开赴西沙参加海战。经过一番殊死激战,虽然南越“怒涛”号受伤而逃,但389舰实际上也是带伤追击的。389舰当时的指挥台已被敌炮火打坏,人员伤亡很大。但全舰官兵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坚守战斗岗位,英勇作战。

杨松林是389舰的扫雷电工班班长,在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给在甲板上的炮位战友们运送炮弹。敌人火力非常猛烈,一发炮弹直接击中了甲板上的杨松林。在战斗结束后,只找到了他的上半身,其余部分永远遗落在了西沙海域。

最终,海战以中国海军18人壮烈牺牲、67人英勇负伤,换来了击沉南越海军护卫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的辉煌战果,更重要的是此战收复了被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使西沙群岛全部回归祖国怀抱。这次海战也成为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国海军作战的胜利。

英雄虽逝 战魂永存

杨松林烈士的亲妹妹杨春桃老人回想起哥哥时,老泪纵横。杨松林和杨春桃的母亲早逝,父亲续弦以后,兄妹俩的感情更是坚固,彼此都将对方视为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杨松林自小对妹妹非常照顾,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进入工厂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是贴心的哥哥常常给妹妹买东西填饱肚子。在年少的妹妹眼中,哥哥就是她的避风港。时隔44年,杨春桃说起哥哥对自己的好,仍然止不住哽咽。

杨春桃告诉记者,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哥哥受父亲影响,从小就有从军报国的伟大志向。1968年,在衡阳市绝缘材料厂已经手艺纯熟的杨松林毅然辞工,报名参军,并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

杨春桃回忆,哥哥参军的岁月里,常常给家里写信,“哥哥经常在信中教导我,要好好工作,积极向上,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后悔。”她能从哥哥的信里感受哥哥的热情,哥哥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感染了一家人。

1974年3月,海军部队派人过来告知杨松林在西沙海战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杨春桃陷入了绝望的悲痛中。直到现在,她言辞之间都充满了悲伤。

“时间虽然冲刷了我们的记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哥哥为国为民勇往直前的气魄,他将在我们的记忆里永生。”杨春桃坚定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编辑:李覃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23/60634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