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人请回来,产业转进来 永州稳就业有了“定海神针”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肖娟 2019-09-25 16:17:08
时刻新闻
—分享—

2.jpg

江华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通讯员 谢忠东 刘玮 报道

永州与广东,地缘相近,商缘相通。近年来,永州抓住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企业投资落户,不少永州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随着企业的入驻,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回流”,同时带动了本地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成为稳就业的“压舱石”“稳定器”。

塑造环境迎企业

位于南岭北麓、潇水源头的江华瑶族自治县,近年来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屡屡抢得先机,曾创下了令人惊艳的“江华速度”。

江华县经开区九恒工业园,九恒数码科技快递单条码的现代化车间内,机器快速旋转,工人们正在忙碌,这个车间生产的快递单占据了国内市场相当的份额。

从2014年8月开始投产,当初只有条码生产,如今已扩增至数码科技、包装材料、新能源、温控电子等,产值上亿元。

“政策优,投资环境好,我们可以安心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为江华的保障服务能力竖起了大拇指。

像九恒数码科技一样,江华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顺应产业转移大势,2017年在江华经开区投资开厂。

公司的老板叫李洪梅,是一位江华瑶家姑娘。每天她忙得不可开交,穿梭于世界各地,考察市场,洽谈生意。

这家专业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手机、电脑液晶屏幕钢化膜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卖到了南美、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安排就业500多人。

产业转移内地,企业入驻园区,为江华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岗位,成为稳就业的“定海神针”。

但如何稳住员工、降低企业用工流失率的问题,江华县出台了购房补贴、公积金补贴、教育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本地人在家门口就业,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提升技能练内功

硕宁电子有限公司,是2013年外出打工能人何学祥回乡创办,主要生产不间断电源,智能插排等设备,产品畅销北美欧洲等地。

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订单量下滑,公司顶住压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及经营策略,保证了公司正常运转,非但没有裁员,今年还扩招了120余人。

1.jpg

硕宁电子技能培训。

“以前大家天天围着订单转,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搞职工培训的事,现在可以腾出时间做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公司负责人说。

危中有机,化危为机。

当外部环境严峻,面临困境时,正是倒逼企业苦练内功的好时机。

公司在宁远县人社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对员工分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稳岗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同时,人社部门还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了相应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确保困难群体员工稳定就业。近三年,硕宁电子有限公司获得补贴数十万元。

类似硕宁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宁远县还有2家。培训对企业来说,既是为自己赢得生存、谋划长远发展腾挪出空间,也是在为员工铺路搭桥。

扶贫车间到村头

走进冷水滩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园的锦希时装,车间内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外贸订单。一块布料经过裁剪、缝制、整烫、检验等工序后,成品顺利下线,平均用时398秒。

锦希时装是一家以生产外贸女装为主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总部位于杭州钱江新城。

公司负责人陈迎莉介绍,2018年1月签约入驻,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建好了自己的生产线。得益于当地相关部门牵线搭桥,短时间内即完成了150多人的招工计划,为顺利投产提供了人力支撑,目前公司产销两旺,订单排到了年底,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吸纳就业210多人。

就在车间隔壁的一间大会议室,胡勇正在参加一场岗前培训。曾在深圳电子厂打工多年的她,今年回到了老家,经过几天的短暂学习后,即可正式上岗,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的愿望。

为了就近转移更多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民致富,永州市鼓励企业开办扶贫车间。

以锦希时装为例,在零陵区,祁阳县就开办了扶贫车间,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人社部门创新了工作方法,建立了长效机制,积极主动对接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采取驻点园区优服务、对接企业解难题、落实政策稳岗位、实时监测防风险等积极的服务举措促进就业,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永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1月至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3.3%。目前,全市共建成11个省级工业园和工业集中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5个园区建成为百亿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加快推进,对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肖娟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25/60684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