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还看今朝潇湘风采,尽展湖南时代风韵。国庆大阅兵后,群众游行环节湖南彩车“潇湘今朝”吸引了世界目光,一个个极具新时代特色的元素,记录下了湖南飞速发展的时光足迹。在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里,红网特别推出“彩车上的湖南”系列报道,解析不同元素的深刻寓意,展现新时代湖南发展的壮丽风貌。
红网时刻记者 许敏 长沙报道
10月1日,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上,一辆载有芙蓉花的彩车缓缓经过天安门前。鲜艳的颜色、簇拥的花瓣,既高度贴合了湖南的地域形象,也充分展现了湖南在过去70年里的辉煌成就。
彩车上为何有芙蓉花的元素?芙蓉花和湖南之间有哪些联系?其实,芙蓉是湖南的省花,换句话说,芙蓉花可以代表大湖之南。
文人诗词让“芙蓉国”的雅称广为流传
追根溯源,湖南和芙蓉花的关联可以上溯至古代文学。
唐宋时代,湖南湘、资、沅、澧流域广生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繁盛丰茂,而又颇为淡雅素美。唐代大诗人谭用之游湘江后,赋诗“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被广为传诵,因而湖南有“芙蓉国”之称。
秀美湖南。
新中国成立后,开国领袖毛泽东两次引用此诗,更使“芙蓉国”的雅称广为流传。其中一次是1961年秋天,毛泽东为答谢朋友所赠礼物和诗,写下咏叹湖南风物的《七律•答友人》。其中两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既是毛泽东赞叹湖湘文化之悠久、绚烂,更是毛泽东对许多亲朋故旧的追怀。
湖南之爱芙蓉,在日常生活中,昭昭可见。衣食住行纷纷请芙蓉代言,诸如芙蓉区、芙蓉镇、芙蓉路、芙蓉桥、芙蓉矿,甚至叼在嘴上的、喝进肚里的,都有“芙蓉”二字的身影。
牢记嘱托 湖南取得了辉煌成就
芙蓉花尽情绽放,正如湖南向上生长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在波澜壮阔的发展洪流中,踩准时代节拍,抓住历史机遇,取得了辉煌成就。
70年来,湖南创新涌动。从提出科教兴湘,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强力推进,全省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引擎和支撑。
创新基础不断夯实。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中低速磁浮、C/C航空制动材料等标志性创新成果相继诞生。到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658.3亿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21万人,其中在湘院士76人。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原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
新动能培育持续加快。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09.7亿元,同比增长11.4%,高出规模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今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年”行动,1至8月,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3399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75.39亿元,同比增长114.47%。
重大民生科技持续推进。本世纪以来,以母亲河保护行动为重点,突破重金属污染治理、高效清洁冶炼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8个、省级39个。2018年起,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全省123个县市区全覆盖。全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10年的2.2%上升到2018年的7.84%。
科技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与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以及十几个全球或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了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6家。推动杂交水稻、油料植物、中小水电、眼科医疗等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应用。
美丽的湘江。图/网友“稀里马哈”
2016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分组审议时,为湖南社会经济发展“把脉定向”,为湖南工作指点擘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三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围绕“三个着力”,突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鼓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刻,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历史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