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风华·70年70人|刘吉桂:衡阳农民在冰灾中彰显大义

来源:红网 作者:梁丽芳 编辑:吴思静 2019-10-02 14:14:2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jpg

红网时刻 记者 梁丽芳 整理报道

他不是什么名人,却在节日里接到了无数“陌生”的祝福电话;他更不是什么慈善人士,却让44名乘客在寒冬中感受了人间真情……他就是衡阳市衡东县大浦镇农庄村九组的一名普通农民——“大义农民”刘吉桂。他用自己最朴实、最平凡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善良和情怀。

在2008年冰灾中,他深明大义、扶危济困,热忱救助被困人员,被评为“抗冰救灾感动衡阳人物”,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称号。

7.jpg

当年刘吉桂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

冰雪中,家里一下来了44位客人

2018年1月26日,历史罕见的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已持续了10多天。清晨6点,衡东县大浦镇农庄村一片寂静。习惯早起的刘吉桂听到外面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可能有车出事了!”他赶紧穿衣起床,跑到离家不到50米的京珠高速公路铁丝围栏旁去看个究竟。

6.jpg

2008年冰灾中的京珠高速公路。(资料图)

原来因为路面湿滑,一辆由广东普林开往湖北松滋的长途大巴扎进了路边水沟。司机左脚骨折,车上的乘客正陆续下车,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一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冲着刘吉桂大喊:“大哥,救救我的孩子吧!”听到求救,刘吉桂赶忙从家中拿来铁锤,一边砸开围栏,一边对乘客们说:“大家跟我来,到我家去烤烤火,暖暖身子。”当时,大巴车上一共有44人,其中妇女和小孩占了37人。

当时的刘吉桂44岁,家境并不富裕,全家5口人,3个小孩在上学,收入主要靠种田、养鸡。家里一下来了44位客人,刘吉桂一家人忙坏了。

刘吉桂用稻草捆着鞋子一步一滑到5里外的市场买菜。大雪封山,菜价涨了不少。平素舍不得花钱的他一咬牙买来了300多元的菜。刘吉桂的爱人胡满英见几位女乘客又冷又饿,连忙找来女儿的衣服叫她们穿上,还拿出准备建杂屋的几立方米木材,燃了5堆火,让大家取暖。给乘客们做好饭后,刘吉桂看到司机刘光前左脚骨折不能动,便喊来哥哥、弟弟和一个邻居,4人用一张睡椅,抬他去附近一家医院治疗。平时半小时的路,他们走了近2个小时。经医生治疗后,他们又把他抬了回来。夜深了,44个人的住宿又成了难题。刘吉桂动员妻子、儿女去邻居家借宿,借来5床被子,开了5个地铺,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安置了22个人。另外22个,他动员哥哥、弟弟,对他们进行了安置。人多了,连饮用水也成了问题。自家压水井供不过来,刘家三兄弟便穿着草鞋,到1公里外的水井里去挑,一天要挑50多担。刘吉桂连续忙了四天三晚,有两个通宵未睡,嗓子嘶哑了,不停地咳嗽。但他说:“人都有落难的时候,帮一把是应该的。”

2008年1月30日下午,京珠高速公路慢慢通了,当地政府调来一辆车,44位乘客才离开刘家。临走,那位带小孩的中年妇女给刘吉桂留下50元钱,泣不成声“在刘家住了四天三夜,你们对我们太好了,太客气了,我身上没带多少钱,表表我的心意吧!”但被刘吉桂婉言谢绝。为救助乘客,刘吉桂共花了3000多元,但刘吉桂一家人对此只字未提。

平日里,“他是一个好人”

当时,很多记者前去采访刘吉桂时,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他是一个好人! ”当年已经73岁高龄的五保老人闵焕英说,刘吉桂待她就像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平时老人房子漏水了,他负责修好。逢年过节,他总让妻子多买一份肉和水果,一份送给父母,一份送给闵焕英老人。

邻村有一位聋哑人,孤身一人,平时在外打工,家中的土砖房子摇摇欲坠,过年回家无处安身,刘吉桂总叫他来家吃、住,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做人不要怕吃亏。”这是刘吉桂常说的一句话。村里人说,刘吉桂从不与人斤斤计较。刘吉桂所在的农庄村9组,每年要义务疏通水渠1000米。组里年轻劳力外出打工了,留守的多是老弱妇孺,因此,刘吉桂清理的水渠最长,而他从无怨言。别人笑他吃亏了,他说:“我多出一点力,渠道早一天疏通,我也能受益呀,怎么会吃亏呢?”

一件洗得发白的村衣,有的衣扣还掉了,卷起的裤腿一高一低,双脚满是泥水……从外表看,刘吉桂与些人眼中的“模范”实在挂不上钩。当他在雪灾中救助44位乘客的事迹上了报纸、电视和网络后刘吉桂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有人对刘吉桂说:“你现在出名了,应该利用你的名气,到外面为村里多争取些钱,这样大家都有好处。”一些领导同志来村里看望刘吉桂时也同他:“有什么困难没有?” 他听了总是摇头,从没提过任何要求。

来源:红网

作者:梁丽芳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0/02/60853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