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常德,作为中部省份的内陆城市,在这70年里,同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在一代代常德人的努力下,各行业发展硕果累累,正成长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 “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常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常德智慧、常德力量。
红网常德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系列报道,展现常德70年来的沧桑巨变。
常德城市美景。
常德城市美景。
红网时刻记者 张军 黄刚 郑江晖 常德报道
70年风雨同舟,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
常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美丽常德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出了一批“常德模式”“常德经验”。
环保机构设置不断完善。1986年初,常德地区行政公署将常德地区建设委员会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分设为常德地区环境保护局。2018年12月,常德环境保护局正式更名为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待“三合一”改革完成后,环保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监察监测能力更加提升,生态环保队伍力量更加壮大。
生态环保意识显著增强。通过严督察、强整改,抓环保、优环境,大治理、美生态,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污染、边污染边治理等惯性思维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共识,不再为了一时发展而牺牲环境,决不要黑色的、带血的GDP。
目前,常德市的党政干部齐抓共管,主动履职尽责的局面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支持力越来越大;各个部门的环保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方面,尽管常德市属传输通道城市,但坚持以督察整改为契机,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PM2.5源解析,采取“以时保日”、第三方巡查、网格化小微站、重新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交叉检查等有效管控措施,取得较好效果。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第7位。水方面,常德市将督察问题整改与碧水保卫战结合起来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辖区内23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中,Ⅱ—Ⅲ类有22个、占95.7%,环洞庭湖的6个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Ⅲ类之间;县级及以上9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方面,探索形成了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模式”,高位构建了责任落实、协同推进、信息公开“三大机制”。
生态环境品牌更加叫响。常德市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全国范例,亮相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成就展,土壤污染防治被纳入全国7个先行区建设之一。
生态环境保障不断强化。在法律保障上,紧紧抓住地方立法权下放的契机,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颁布施行了《常德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常德市城市河湖环境保护条例》《常德市城乡垃圾管理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制度保障上,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
环境问题整改力度空前。始终以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民生改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尤其坚持立行立改,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交办的问题到了上级的认可、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干成了很多过去想干但没有干成的事。
生态环保产业不断壮大。严格推进“三线一单”编制与落地,划定大气、水、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面积1522.2平方公里、5504平方公里、4533平方公里,分别占市域面积8.4%、30.1%、24.6%。紧扣2020年、2025年分别成功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目标,成功打造了一批省级生态县以及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尤其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形成《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环保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大气方面,市城区及县城建成区、工业园区内381台(套)、856.4蒸吨燃煤小锅炉、无压燃煤炉灶,已全部淘汰或改烧清洁能源;全市19台10蒸吨以上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完成脱硫除尘改造8台,实施煤改气3台,停产关闭8台;市城区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7个。水方面,全市1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并安装了总磷、总氮在线监控设施;完成了火电、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减排设施建设改造;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1座,日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累计配套建设分散式净化池13.4万座、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5座。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张军 黄刚 郑江晖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