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回首新中国的非凡历程,无数奋斗者兢兢业业,立足平凡岗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9月2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名单出炉,湖南16个名字闪耀其中,他们是时代风云的见证者,祖国发展的开创者、建设者,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潇湘大地的荣光。即日起,红网推出“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展现不同岁月里,三湘儿女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追梦身影。
红网时刻记者 许敏 综合报道
提起罗盛教,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回忆起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个飞身跃入冰窟,勇救朝鲜落水少年崔莹的年轻战士。
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荣誉称号。今年9月,罗盛教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尽管,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1年,但他舍身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闪耀在新时代的上空。作为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罗盛教其人、其事、其品格,将一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
罗盛教的雕像。资料图
勤奋好学 只为保家卫国
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出生在湖南新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罗盛教小时候,他的父亲罗迭开就告诉他,要想保家卫国,捍卫和平,唯有勤学上进,多学本事。
这样朴素的观念在小盛教的心中扎下了根。于是,他开始发奋学习。11岁那年,家里把他送进了附近的维新小学,后来又转到文德小学就读。14岁时,三叔罗迭文把小盛教带到湘西所里读书,次年又到省立九师附小六年级插班,跳级学习。他以顽强刻苦的精神,猛攻数学关,每天晚上都挑灯苦学到深夜,毕业时以数学75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省立第九师范。
1949年11月,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3月毕业后,分配在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在四十七军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
见义勇为 救出朝鲜少年
1951年4月6日,罗盛教随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有一次,在敌人炮火袭击后,罗盛教和战友隐隐听到孩子的哭喊声。翻过山坡,他们看到一座防空洞旁,一个小孩哭着扑在一名妇女身上,不停地叫着“阿妈妮”,全身沾满鲜血。目睹这悲惨的一幕,罗盛教心中悲恸不已。他与战友安葬了那名朝鲜妇女,并把孩子交托给一位朝鲜老大爷抚养。当天晚上,罗盛教难以入眠,他打着电筒,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几句话:“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罗盛教手迹。资料图。
1952年1月2日清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再次把崔莹顶出水面。崔莹获救了,而他终因筋疲力尽,被急流冲到远远的冰层下面,待战友们将他救上岸时,已停止了呼吸,牺牲时年仅21岁。
精神长存 激励无数官兵战士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罗盛教的生命虽然定格在21岁,但他的精神,却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1952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洞山上建立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被罗盛教救起的少年崔莹为了报答志愿军的恩情,后来加入了朝鲜的人民军,成了一名像罗盛教一样的军人。
湖南党史陈列馆的工作人员曾欢对罗盛教的故事非常熟悉,她介绍说,党史陈列馆收藏了相关的文物藏品,并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罗盛教烈士见义勇为的精神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而无数的中国官兵战士,也以罗盛教为榜样、为偶像,在保家卫国的同时,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见义勇为的精神,诠释何为真正的铁血军魂、智慧光芒和生命真谛。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