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旷经荣:南岳衡山的“守护神”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编辑:姜珊 2019-10-16 15:31:2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红网时刻记者 石珊 整理报道

如今的中国“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山高林密,环境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这里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次森林,有600多种树木和800多种草本植物。然而上世纪50年代以前,衡山山体植被少见树木,只有一些松树屹立山中,更多为青草和岩石相伴,很多山头被称为“癞子头”。几十年来,是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坚守衡山山麓里植树造林,其中就有旷经荣的长年守护。

8b8221eb0f6347b8bbdce9a90795219b.jpg

衡山群峰,屹立湖南大地。(图片来源:湖南事搜狐号)

旷经荣(1900.10-1974.6),出生于原衡山县现南岳区红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他开始带领全家人上南岳衡山造林、护林防火、育苗、防治森林虫害。同年被授予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当选为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被聘为湖南省林科所特邀研究员,先后七次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1950年秋土地改革,旷经荣同许多贫苦农民一样,分得土地,房屋和生产资料,才真正彻底翻身。1951年2月,农村建政,南岳辟为特区。旷经荣住地为万福乡,建立乡政权时,旷经荣以公道老实为群众拥护,被选为乡人民政府的生产委员,领导全乡的生产。他一上任,便积极发动和引导群众,到荆子岭这块荒芜多年的山地开荒,计育苗16亩,当年成活树苗十余万株,次年移栽,共造林400多亩,两三年便全部改变了荆子岭的荒山野岭面貌,因而赢得了上级党政部门和群众的好评与信任。

1951年11月,旷经荣被推荐出席湖南省第一届林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会上他被评为特等个人模范,他还和代表们一道订立了爱国增产节约公约。1952年9月,旷经荣又被推荐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2年11月,旷经荣在湖南省第二届林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

1954年6月,衡山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衡山县城召开,旷经荣等六人被选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8月,在湖南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旷经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旷经荣成为国家一名正式林业工人,这年他已经58岁。他以全国林业劳模的责任感,遇事走在前头,许多林业工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积极投入到绿化南岳的劳动战斗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保持着他作为劳模的光荣称号,而不稍逊色。

一到林场,旷经荣就建议采取“自采、自育、自选”的一整套造林方法,既节约了资金,也省却了运种、运苗上下的劳累。同时他又建议:根据南岳高山的特点,最高峰种耐寒林、防风林;半山腰造速生林;土层深和湿润地营造杉树和楠竹;风景点、游路植观赏林和风景林,这些都获得了成功。

为了改变樟树的习性,能够速生速长,旷经荣便抓住育苗这个关键进行试验。这项科技成果被定名为“樟树切杆速生法”,向全国推广。旷经荣为此被特聘为省林科所的特邀研究员。

在绿化南岳衡山的过程中,旷经荣对林木精心培育,对新苗,他总是一株株地跟踪,绿化一片,陪护一片,成活一片,到1961年底除25个土层薄、风霜大、冰冻期长的“造林禁区”,大家称之为“癞子头”的外,南岳衡山几乎全部绿化了。

033aa9918dc841dc9c559666f05fed15.jpg

南天门,此处为衡山前后山的分水岭,只见石阶之下,一座古寺坐落峰峦之中。(图片来源:湖南事搜狐号)

1962年,旷经荣又和林场工人一道,开始向25个“癞子头”进军了。他们在一个个“癞子头”上,到处用锄头挖,抓起土来用鼻子闻一闻,舌头舔一舔,看这些山上山底土质怎样?土层有多厚?适宜种什么树种?反复调查研究,掂清了“癞子头”的轻重,弄清了这些地方每年的冰冻期和无霜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治服了这25个“癞子头”,终于攻破了所有的“造林禁区”。

1970年以后,已经古稀之年的他硬是不听劝阻,要求当个护林员:“年纪老了,不能造林,就当个闲职,看看山林吧!”从此他就又没日没夜在山林中穿梭,各个山头都走遍了,他还联系了各个工区热心的退休老工人一同担负起看护山林的任务,连成了一个护林网。

1970年冬,他不管天寒地冻,冰雪路滑,也照例在山头林区巡防。走到忠烈祠,一滑,跌倒地上,人事不知。被过路的人发觉,送到医院,经过抢救,虽脱离了危险,却因脑动脉硬化,下肢半瘫了。1974年7月9日,终因劳累过度,医治无效而离开人间。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0/16/61253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