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与立”统筹推进,文明殡葬在浏阳蔚然成风

来源:红网 作者:陈郁琳 编辑:吴思静 2019-10-24 14:56: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10月24日讯(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郁琳)沿溪镇沙龙村90岁老党员周大桐坐着轮椅赶到村部,向组织递交了一份遗嘱——他要简办身后事,让支村两委做个见证;81岁的大瑶镇华园村村民张良信写下《死后十不》,告诫家人也是提醒自己,用实际行动做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践行者;小河乡的16名老人在“小河乡倡导移风易俗、推行节地生态树葬”签名展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庄严许下“生态节地树葬”的承诺……

这些例子,生动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变,也是浏阳稳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有力注脚。

近年来,浏阳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全域火化工作,以树文明新风和专项整治为突破口,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殡葬改革工作实现了质的跨越。

四破四立,统筹推进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32个乡镇街道实现强制火化区全覆盖,全市死亡人员火化率达到100%;今年以来享受惠民殡葬补助累计6566人次,共发放惠民补助766.043万元。殡葬改革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旧俗,“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在浏阳的决策者看来,这道难题如何解答?唯有“破与立”统筹推进,即破封建思想,立文明新规;破铺张浪费,立勤俭节约;破入棺土葬,立遗体火化;破占地为坟,立节地造林。

思路既定,措施相应出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殡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以提高火化率为突破口,强力推进殡葬改革;上下联动一盘棋,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市场监管、城管、文体广旅、自然资源、林业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乡镇街道之间开展区域协作;注重网格化管理,全市各乡镇街道将辖区进行了网格化划分,以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目前,全市322个村(社区)都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并邀请地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知名贤达人士、企业家、党员参与其中,从而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章程。

“我们会第一时间掌握辖区死亡人员情况、火化情况、操办丧葬事宜等信息。”中和镇山枣潭村党总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的理事长甘恩汝表示,第一时间监管,第一时间劝导,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的丧葬陋习。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全市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的党员、干部都签订了文明殡葬承诺书,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号召,为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宣传多形式、广覆盖

机制建立起来的同时,浏阳不断强化宣传引导,从个人思想和社会风尚方面破除瓶颈。一方面,充分发挥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等本地媒体宣传主阵地作用,及时正面宣传移风易俗典型事迹,曝光伤风败俗的反面案件,增进人们对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

另一方面,用活群众文化舞台开展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推出了一批符合浏阳农村实际的文艺作品,组织“移风易俗美乡村、文明新风进万家”文艺村村演、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

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过去抓殡葬改革工作,大多是就事论事、孤军奋战,推进成效差、反弹大,“近几年来,我们将殡葬改革工作与城乡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工作结合起来,注重统筹协同推进,整合了多部门的合力,更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前,浏阳面向市民发布的《“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既倡导文明祭祀,又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同时将蓝天碧水保卫战、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融入其中。

通过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举措,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解放了思想,文明殡葬之风吹遍了浏阳大地。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加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铺排了5个乡镇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按照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将实现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全覆盖。”市民政局殡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红网

作者:陈郁琳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0/24/61506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