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是历史对湖南人才济济的赞誉。
“无湘不成军”的辉煌,更是中国近代史湖湘子弟用血肉打拼出来的金字招牌。
“湘军”早已名满天下,那么“湘商”呢?湖南人真的是“会读书能打仗但不善经商”吗?
湘商的摇篮——洪江古商城
“中国第一古商城”
“中国商业文化的原始宝典”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
“中国商道文化的大观园和百科全书”
这一连串的美誉都是形容洪江古商城的。
洪江古商城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自古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历史上是滇黔与沪汉之间物资水运的必经之地。
早在元朝末年,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市场,明清时期更是湘西南扼守湘、黔、桂、川、滇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衢”,商贾云集,店铺如林。
据考证:洪江古商城先后拥有20家钱庄,7家银行,18家报社,8大油号,10大会馆,44个经商码头,60多个寺、庙、宫、殿、堂、馆、祠等宗教场所。
在洪江古商城,世世代代的湘商,凭借沅、巫两水交汇的便利条件,将湘、黔、桂边区的速生优质用材林以及带有当地鲜明特色的土特产品汇集于此,再顺江而下,直达长沙、上海以及赣、鄂、徽、苏等地。
同时,湘商又把江浙等地的丝绸布匹、食盐、瓷器等日用品和各地先进的生产资料、劳动工具等转运到洪江古商城,分销到周边各省,互通有无,使洪江古商城逐渐发展成为大西南货物贸易吞吐枢纽和金融划拨中心。
目前,仍有上百个店铺,近千家作坊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国独一无二“明清古商城”。
纵横武汉的码头霸主——宝古佬
宝庆府这个称谓现在听起来有些陌生,其实它就是如今的“邵阳”。
清朝嘉庆年间,湖南宝庆府(邵阳市)下辖新化、邵阳和武冈三县,盛产杉木、煤炭、土纸和笋子。
而当时的汉口是“九省通衢”,水陆交通发达,与北京、苏州、佛山合称“天下四大聚”,是商业最繁华的大都市,宝庆人就以杉木造船,然后载上一船煤炭、竹子、纸张、茶叶之类土特产顺水来到武汉,在汉江边找到了一个避风港。
久而久之,赚了钱的宝庆人就在此聚集,并在附近建了专用码头——宝庆码头。宝庆码头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位于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武汉三镇最好的码头。
道光年间,由湖南宝庆籍商人何元伦主持在正街南侧、汉水岸边修建了五层楼的宝庆同乡会馆。
在湘帮中,宝庆商人尤以“霸蛮”著称,很具代表性,现在的“湘商”霸蛮精神就是邵阳商人此时在武汉打出来的。
彼时有这样一句民谣,“天上的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十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宝古佬”,可见清朝邵阳商人名气之大。
(素材来源:红网 邵阳日报 娄底新闻网 资料整理:丁晴 )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丁晴
编辑:丁晴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