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致敬词背后的官春云:我就是油菜 油菜就是我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刘良骏 2019-10-28 10:11:4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10月28日,湖南省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颁证暨“爱国·创新·奉献——湖南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学用活动汇演在红网演播厅举办,一个个致敬词响彻在活动现场,还原了10个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模样。今天,我们来讲述致敬词背后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展现他们最美的奋斗风采。

官春云致敬词

他常说:“油菜就是我!”官春云院士早已把油菜当成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一甲子油菜事业,六十载奉献人生。菜畦里重重叠叠的脚印,田野中缤缤纷纷的油菜花,是他最沉醉的物我两忘的梦境。他一次次推出油菜新品,又一次次书写辉煌。耄耋之年,他依然关注着华夏大地那数千万亩油菜的动向! 


官春云.jpg

官春云。

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长沙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进入油菜领域时,正值新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

在下乡指导生产过程中,官春云经常看到许多农民由于缺乏食用油而吃“红锅菜”(没放油的菜),他十分难受,立志一定要提高油菜的产量,为老百姓有油吃而努力。

从此,油菜,成了官春云人生字典中的第一词。油菜花开的金黄色,也成了他梦想的颜色。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菜的平均亩产不到30公斤。如何提高油菜产量、含油量?这是官春云一直思考的问题。

油菜是越冬植物,常规的栽培管理是让油菜到春天再发力。在和农民一起劳动时,一个现象引起了官春云的注意,农民播种早的、冬前管理好的、施肥多的,油菜收获时产量也高,这和当时油菜栽培的“春发”理论不符。

“冬发”设想在官春云的脑海中逐渐形成。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促进冬发是长江中游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并建立了一整套冬发栽培技术体系。

之后,省内相继推广示范“冬发”法,油菜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菜籽油的自给自足。在农业农村部的推动下,这一理论与技术在长江中游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促使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单产翻了近一番。

老百姓有油吃的问题逐渐解决了,官春云开始思考新的问题,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更好的油。

原油菜籽中,含有两种对人畜有害的成分,即芥酸和硫苷。如何培养出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油菜品种,成了国内外专家争相攻克的难题。

1987年,官春云育成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1号’,填补我国双低油菜空白。此后,官春云和他的团队先后共主持育成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9个,大大推动我国油菜双低化进程。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国槐,上世纪70年代,就跟着官春云做油菜研究。“我们研究的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从过去的50%左右下降到3%以下,硫苷含量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菜籽含油量也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一斤菜籽半斤油。”

如今,官春云还在不断发掘油菜更多的功能。团队正在培育高神经酸、高吲哚类硫苷油菜等功能性新品种。

“国家越来越重视油菜的生产。”官春云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官春云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湖南农业大学油菜试验基地,田土已经进行了新一轮地开垦。在大片土地上,似乎能看到了一位老者在这里播种、观察,虽步履有些蹒跚,但目光依旧坚定,等待着下一个季节的油菜花开。

期待着油菜花,开得更好、更盛。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0/28/61560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