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隆回:春风绿了大水田 穷山沟沟换新颜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 戴瑾昕 陈 晶 编辑:陈纲 2019-10-31 19:27:09
时刻新闻
—分享—

??1.png

大水田乡全貌。

红网时刻11月1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陈晶)大水田乡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西北部,地理位置偏僻,距县城70余公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贫困人口比例大,是一个典型的落后贫困乡,当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7户3058人,其中已脱贫796户2951人。由隆回县城出发,往西北方向驱车三个小时就到了大水田乡,在一个个掩映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里,除了满目苍翠让人感到些许神清气爽外,更打动人心的,是这里一个个精彩的脱贫故事,是脱贫群众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是扶贫干部无私奉献的一片赤诚。

好日子还得自己干出来

借钱,对于44岁的廖小林来说,是件挺恐惧的事儿。一是不敢借,怕借了还不上;二是没信心,总觉得借了也用不好。但最关键的是,虽然不是家徒四壁,可也拿不出一两件像样的东西作担保。

可2016年年底,廖小林却和别人打了借条,一口气买回30头猪圈养起来。“真没想到,一年能挣两三万。”廖小林搓了搓手,有些激动。要问他为啥突然“换了种活法”,故事还得从头讲起。廖小林家住大水田乡苗竹村,十三年前,他在广州打工时双腿脚板被钢筋戳穿,住院治疗后还是落下了残疾,这么多年恢复得并不好,长时间走路都成了难题,更别提外出打工卖劳力。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也因摔伤成了残疾,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父母年事已高,廖小林只能选择做不用怎么站立的裁缝学徒,可几年下来,也看不到存款。

穷不可怕,就怕不怕穷。眼瞅这日子一天天的不见起色,廖小林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除了人越来越没精神,背越来越驼,说话声儿越来越小,别的也没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起往日的生活,廖小林嘴角泛起一抹苦涩。

2015年,廖小林一家被评为贫困户。戴了这顶帽子后,生活的这一泓湖水,终于掀起了涟漪。大水田乡政府的干部廖桂维副乡长当时是苗竹村的驻村干部,也是廖小林的帮扶责任人,在得知廖小林家的情况后,与廖小林彻夜长谈,为其加油打气,说解政府扶贫政策,并为他联系了养殖的技术指导为他答疑解惑。第二天,廖小林就在廖乡长的带领下来到乡信用社,在金融扶贫的政策下申请产业扶贫贷款五万元,买来30头小猪养在猪圈里。2016年开春后,廖小林的日子一下子充实起来,等到秋天收完地,一算账,还完外账还略有结余,这可乐坏了廖小林,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养猪发家致富的决心,逐步加大养猪投入,日子越过越滋润,还盖上了新楼房。

2019年可以说是廖小林的胜利年,虽然遇上了非洲猪瘟,但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廖小林今年出栏的猪三佰多条,今年夏天一过完,廖小林又算了笔账:除去开销,养猪纯利十五万左右,这是以往他想都不敢想的数目,要知道仅他一个人的收入,就比以前一家人几十年的收入还要多。“不光是我一个人‘兴头大’,媳妇更高兴!觉得日子比以前有奔头了。”廖小林说,他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不仅仅是盖了房、领到了补助,还因为这种帮扶让他有信心面对今后的新生活,有能力创造今后的新生活。

??2.png

苗竹村村落。

真情帮扶,村民点赞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扶工作队队员对我们的帮扶!让我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受教育,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白凼村的廖怡、廖诗涛两位学生告诉笔者,言辞中满是获得感。

2018年年初,邵阳市城管局团委书记张学科带领驻村帮扶工作组进驻白凼村,得知廖怡父亲在其3岁时患病身亡,随后母亲改嫁,自己与姐姐相依为命,现借宿在亲戚家,生活全靠亲戚接济照顾,条件艰苦;廖诗涛父亲是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后在家务农,2015年意外摔倒,双腿残废,母亲随后改嫁,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条件十分艰苦;两个人都因为家境困难面临读不起书的困境,张学科得知情况后,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到湖南省商会的两位热心老板,对其进行一对一资助,直至他们大学毕业。

2018年年初,该市城管局进驻该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帮扶工作队迅速摸清底子,查找致贫原因,完善所有贫困户基础资料,围绕抓好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六个落实”,制订了科学的脱贫帮扶规划,实施“七大战略”工程。在驻村队员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争取到国家财政100万元扶贫资金,完成5.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为修建村综合服务平台“三通一平”争取到十万元维修基金;累计投资50余万元,完成村内亮化工程和饮水工程,目前100盏路灯亮化工程正在进行中……

??4.png

梯田美景。

黄湾山之“变”

“养女莫嫁黄湾山,一个红薯当三餐,脚踩石头两边翻。”这是几年前黄湾山(现在的和平村)的真实写照。大水田乡和平村地处深山,地理条件恶劣,山高坡多,土地荒废较多,缺少支柱产业,离乡中心地带较远,逢上赶集的日子村里的老百姓得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赶上赶场,增补家庭用品,买点荤菜。为帮助该村贫困户早日脱贫,邵阳市邮政储蓄银行、邵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一行人走进黄湾山。

驻村工作队一进场,迅速深入了解村情,倾听民意,完善所有贫困户基础资料,查找致贫原因,理清思路,制定脱贫计划。在了解中,发现和平村的土地肥沃,雷少平主任通过与种植大户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后决定在和平村发展淮山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淮山种植基地,可带动约20户贫困户参与,年产值预计在50万元以上。在驻村队员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该项目已在进行中,该村利用国家财政补助的100万元扶贫资金,完成4.9公里通组公路硬化;为修建村综合服务平台“三通一平”争取到十万元维修基金;为农田水利、村庄环境整治、安全饮水等方面多方奔走,多方协调,争取到了20万元的安全饮水专项资金,和平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水田下碧水绕,和平窝里话桑麻。精准脱贫的“滴灌”之情,让大水田和平村原来的一片片荒山变成了“宝山”,也把村民的生活浇灌得神清气爽、生机无限。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 戴瑾昕 陈 晶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01/61776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