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山在制作木器产品。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溆浦县报道
在脱贫攻坚战场中,许多扶贫干部在一线奔波操劳,令人感动,一些贫困户的励志故事也值得一书。被湖南省扶贫办评为2019“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推荐候选对象的胡玉山,其身残志坚、创新创业的事迹就传为美谈。
板凳上的创业梦
今年45岁的胡玉山,家住湖南溆浦县祖师殿镇鲁家溪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小时候,胡玉山因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腿部肌肉不断萎缩直至瘫痪。
“有些人说我双腿残疾了,让我去讨米。但我想这一生还很长,必须要努力,虽然我是一个残疾人,但还有双手,只要勤劳肯干,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干一番事业。通过勤劳也能致富,不比正常人差。”面对别人的议论,胡玉山决心学一些技艺,靠自己养活自己。
从8岁开始,胡玉山在家里自学木工活,他的第一件作品,是砍柴刀的刀把。12岁时,卖出了第一件商品——木架子,售价5元。谈起这段经历,胡玉山笑着说“很欣慰,靠劳动赚钱的体验很好”。
15岁时,胡玉山开始借助小板凳行走。16岁时,读小学的弟弟教胡玉山拼音、识字和数学,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圆周率,根据不多的实用知识,他做出了木桶。为了不给年迈的父母增添负担,胡玉山在家里自学了小学、初中的课程。
没过多久,胡玉山做成的蒸饭桶、木马桶等木制品越来越受欢迎,在集市上成了畅销品。
“我做的这些物件,虽然不少已有工业品替代,但在农村特别是老年人那里,还是很受欢迎。”1990年,胡玉山拿着仅有的6块钱,买来木料,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办起了木器厂
用6块钱创业,从做锅盖、做小方凳、做扫把的小事情开始,到如今开起了木器厂,年产值达70多万元。期间的创业艰辛,只有胡玉山自己知道。
胡玉山在43岁时,租用一栋3层楼房,注册登记了“胡玉山木器加工厂”,主要生产桌、椅、柜、桶等木制品以及扫帚等生活用品。
开办木器加工厂,胡玉山没有固守传统手艺。他看到农村开始流行整体衣柜,而这些产品需要新机器、新工艺,他就到溆浦城北的一个家具厂,专门花1个月时间学习如何操作机器,再从广东、怀化等地购买了20多台新式设备。
靠自己双手开创生路,胡玉山被很多人称为“板凳硬汉”。白田田 摄
“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销路,自己努力去解决,不能去靠别人。要靠自己慢慢地、一步一步来解决这个事情。”
在胡玉山的工厂里,做工的大多是附近乡镇的残疾人或贫困户。胡玉山不仅手把手教技术,还免费提供吃住。
今年68岁的舒常佳,因为年纪大,还有三级残疾,在外务工常常碰壁。如今,他在胡玉山的厂里工作了半年,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还有了稳定收入。
“每月包吃包住,还有1800元钱,还是可以啦,这老板人可以。”舒常佳说。
目前,胡玉山木器加工厂有17名工人,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达到13人。此外,还有7位贫困户主在家里参与生产,木器加工厂负责运送原料和回收产品。
用好政策,带领更多人致富
现在,胡玉山每天容光焕发地拄着小板凳,谈生意、下厨房、做家具。时间久了,小板凳的凳面磨得锃亮,边角也磨圆润了,胡玉山的手也变了样,手掌满是硬硬的茧子。
胡玉山说,自己还有理想没有实现,他想招聘更多的残疾人,办一个更大的家具加工厂,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现在有好的扶贫政策,我一个党员,要帮助贫困户脱贫,减轻国家负担,不能依靠国家,要靠自己的双手创业,让更多的残疾人一起学好技术,自己能有固定生活来源。”
胡玉山决心走出家门、创办木器加工厂时,两个弟弟劝他:“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你用不着那么辛苦。”他一口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我要自己做事,自己养活自己!”
胡玉山同村村民胡昌斌在广东佛山的工厂做柜子,干了七八年。2017年,他听说胡玉山要创业,决定回乡助一臂之力,帮助主管木工车间。胡昌斌认为胡玉山半身残疾还这么勤劳肯干,愿意跟着一起打拼。
残疾人贫困户严昌贵,也在胡玉山的工厂,负责捆扎扫把,扎一把扫把可以挣5块钱。严昌贵说,他在家不能种田,出去打工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收。在胡玉山的木器厂做事,一个月能赚1800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一张板凳,支撑着胡玉山走过了30年。下一步,他希望木器加工厂能够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张天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