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这里是为弱势群体撑腰的“桃花源”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陈纲 2019-11-07 20:14:27
时刻新闻
—分享—

3.jpg

桃源县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为敬老院的老年人修剪指甲。

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郑莉 桃源报道

9年前,30多万元的医药费用让邓正文家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刻,桃源民政伸出援手助他走出困境,如今生活有了奔头,孩子也能顺利上学。

“把弱势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里就是他们避风的港湾……”近年来,桃源民政人不忘民政初心,牢记为民使命,谱写“大爱民政”新篇章。

兜底保障 让困难群众“有底”

“如果不是搭帮政府,我都不知道这几年能不能撑过来……”2012年,32岁的邓正文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生病后劳动能力基本上完全丧失, 30多万元的医药费用把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每月还需几百元的药费,还有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同样患病不能工作的妻子。

得知情况后,桃源民政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将一家三口纳入低保,得益于近年来低保补助逐年上涨,如今他们家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吃饭和吃药的需求。同时,教育部门每学期提供给孩子500元教育补助。

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桃源民政再次聚焦对象识别精准度,深入排查“漏保”问题,加强与县扶贫办数据比对,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未纳入低保的重病、重残对象进行了逐户排查;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及时提高救助标准,从2019年1月1日起,对全县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水平进行提标。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去年的510元/月提高到550元/月,月人均补助水平由350元提高到36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去年的330元/月提高到350元/月,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80元提高到200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补助标准由2018年的5150元/年提高到5500元/年,城市三无对象由去年的8000元/年提高到8600元/年。截至9月,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687万元、特困供养资金4017万元。

2.jpg

桃源县青林乡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在院内进行健身等休闲活动。

特殊关注 让缺爱孩子“有爱”

“这是翦爸爸给我买的新书包……”10岁的庄萌萌翘着小嘴唇高兴地捣鼓着崭新的小书包,这个本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女孩却因为父母双双服刑而变成了没有管没人爱的“孤儿”。

父母服刑后,庄萌萌的亲戚没人愿意做她的监护人,这时,桃源县民政局的翦辉主动担起了临时爸爸的职责。15岁的刘明和刘亮是桃源县剪市镇的双胞胎兄弟,在他们5岁时,父亲患白血病过世,母亲离家未归。这样的孩子桃源县还有248名,其中有64人事实无人抚养,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因此他们不能享受孤儿每个月800元的救助,但是他们的处境和孤儿一样艰难。

“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桃源民政人及时伸出援助手,率先在全市对这类“事实孤儿”进行了生活救助,通过多方筹资,每月为事实无人抚养的64名事实孤儿发放生活费400元,对96名贫困儿童每人每年发放临时救助金2000元,为11名年满18岁在读大学生孤儿每人每学年发放孤儿助学金1万元。并对特殊对象不定期地开展救助,今年为刘氏两兄弟申请了4000元临时救助款。

22.jpg

桃源县社会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县城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搜救时为流浪人员送去棉被。

临时救助  为“雪中”群众“送碳”

2019年7月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加大对急难人员的救助力度,帮助因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意外事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渡过暂时性生活困难。今年以来共实施临时救助625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947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8人次,护送流浪救助对象返乡18人次。通过募集慈善资金救助重病、重残及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的特困对象162人,发放救助金额110多万元。困难群众在受惠于党和政府民生政策的同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普遍提升。

多形式养老  替天下儿女“尽孝”

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桃源县民政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乡镇养老设施建设为支撑,覆盖“县、乡、村(居)”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2018年被确定为常德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2019年被列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42所,公办养老机构(县社会福利中心)1所,民办养老机构3所,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五保之家、互助幸福屋、养老服务示范点等基层养老服务设施124个。

漆河镇重阳村日间照料中心是2018年改扩建的,是全村800多名老年人的幸福家园。该中心由村支两委指导,村老年协会负责日常运营,部分为老服务项目采取低偿收费,确保中心的长效运营。

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剪纸、下棋、玩牌、唱歌、阅读、健身等,有义工为老年人端茶倒水;中午,老人可以在此就餐。觉得腰酸腿痛时,老人可以进保健室刮刮痧、拔拔罐,保健医生还会给年纪大的老人量血压、测体温。对于身体不太好、行动不便的五保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15名义工轮流上门去老人家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

除开展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各项为老服务外,为实现村级老年服务全覆盖,该中心还在重阳村木马口片成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该中心由该片区组长+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根据片区实际,开展“邻里助老”活动,为老年人开展各项上门服务。如帮助老年人维权、解决老年人矛盾纠纷,定期看望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重病重残贫困老人、留守老人等。

日间照料中心与片区活动中心遥相呼应,基本实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活动村级全覆盖。多形式多途径养老模式的开启为老人扣开幸福之门,为儿女尽一份孝心。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07/61906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