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非遗宝庆竹刻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谢青海 编辑:实习编辑 罗倩 2019-11-18 10:28:30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91118090104.jpg

王浩宇在缸体上刻字。

      红网时刻11月18日讯(通讯员 谢青海)以竹为纸、以刀代笔,一幅幅亭台楼阁的美丽画卷用一种古老而高超的传统民间雕刻技艺精彩呈现于六方竹簧画缸上。初冬时节,笔者在宝庆竹刻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浩宇工作室采访时,被他最近创新设计雕刻的六方竹簧画缸《宝庆名景》深深地吸引,再次零距离感受到宝庆竹刻特有的艺术魅力。

????_20191118090123.jpg

竹刻画水府庙戏楼。

画缸是文房用具,又称“案头缸”“卷缸”,放置卷轴类书画用器,流行于宋元明清时期。六方竹簧画缸《宝庆名景》作品是王浩宇近期历时一个多月设计创作的一件竹簧艺术精品。此件作品设计理念以竹刻艺术形式来展现宝庆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竹刻艺术名家与书法名家的强强联手,融合诗书画印艺术形式,精心创新创作出一件极具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收藏性的竹刻文房精品。作品以邵阳“宝庆八景”中具有代表性的“双清览胜”“双江秋月”名景入画,配以传世名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以及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明代诗人李青的“游双清亭”等诗词名篇,并分别特邀书法名家李爱民、曾利平、马孝来、陈志龙以草、行、楷等不同书体精心创作而成。在雕刻上,采取宝庆竹刻中最具特色的竹簧阴刻技艺,灵活运用中锋和偏锋等技法,精准把握用刀的力度大小、速度的快慢顿挫、方向的左右上下,一刀刻过,刀痕有光有毛、有粗有细,使画面自然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把书法艺术的笔法、字法、章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器型制作上,此件作品是竹簧器型师海建新创新设计制作的镶红木底座与沿口的六方竹簧画缸,采用宝庆竹刻特有的竹簧工艺制作而成的代表器型之一,工艺制作精美、器型高端大气,是海建新老师创新制作的第一批画缸精品力作。

????_20191118090112.jpg

缸体上的阴刻《爱莲说》。

宝庆竹刻是邵阳市的文化名片,起源于明代,以人物、花鸟、山水等传统题材雕刻为主,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技法多样,尤其以色泽雅洁赛玉的翻簧竹刻而著称,是中国翻簧竹刻的发源地。但上世纪80年代后,宝庆竹刻趋于沉寂,竹刻企业纷纷倒闭,竹刻技艺濒临失传。2006年5月,宝庆竹刻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为宝庆竹刻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宝庆竹刻名声得以重振。十多年来,宝庆竹刻走出了一条继承传统、艺术立业、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了组织推动、大师引领、学院助力、媒体推介、社会支持的发展大格局。宝庆竹刻在翻簧造型工艺和雕刻技法上精益求精,竹簧造型工艺实现了从单体到多体融合的重大突破,创新创作了以竹簧《方罍》、圆形竹簧长颈花瓶《吉祥如意》、竹簧百宝箱为代表的高水准的竹簧造型工艺作品;雕刻技艺实现了从过去以雕刻实用工艺品为主逐渐向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收藏品的华丽转身。2010年迄今,张宗凡获评宝庆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宗凡、王浩宇、张交云、陆凡林4人获评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宝庆竹刻3件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上百件作品在国家级权威大赛上夺得大奖,多次在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展览和非遗作品展上进行展示。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谢青海

编辑:实习编辑 罗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18/62429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