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走访。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怀化报道
陈远是省社科联软科学研究室主任,驻溆浦县虎皮溪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似乎与“虎”特别有缘:自2017年驻村扶贫以来,结对帮扶的两个深度贫困村威虎山村、虎皮溪村都有“虎”。
更重要的是,凭借一股“虎劲”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陈远及其驻村工作队,清除一项项脱贫路上“拦路虎”,推动两个村386户1373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其结对帮扶的虎皮溪村有望脱贫摘帽。
工作队进村,碰到“软钉子”
进入初冬,距离“脱贫交卷”的时间更近了一步。
陈远像往常一样入户走访,和村民“唠嗑”。黄澄澄的橘子,像金元宝一样挂满了树枝;一条条水泥路,延伸到阡陌田头,一栋栋别致的民居,串起虎皮溪村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就在短短数年前,虎皮溪村还是另一番景象。
虎皮溪村位于溆浦县大江口镇南部,山高路陡坡险,狭窄的进村小路在大山间环绕,基础设施落后,村级产业薄弱。全村11个村民小组3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47人,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2018年3月21日,省社科联帮扶工作队来到了村里。省社科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深入实地调研扶贫工作,经费上大力支持,人员上尽锐出战,明确要求集全社科联机关及省社科界力量全力支持扶贫,确保新一轮脱贫攻坚任务按期优质完成。
可驻村工作队刚到村里,就碰到了“软钉子”。
省社科联软科学研究室主任,驻溆浦县虎皮溪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远。
“老百姓说,社科联是什么单位,从来没听说过,能否给村里带来帮助和变化,很多村民持怀疑的态度。”陈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部分村民的冷言冷语反倒让工作队意识到,如果老百姓得不到实惠、看不到变化,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让群众看到改变,看到希望。
米庆是虎皮溪村一组的老上访户,不到70岁的他,对于自己未能评上贫困户一直耿耿于怀,发牢骚、提意见、上访,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刺头”。陈远通过走访得知,米庆并不符合纳入条件,之所以愤愤不平,一来是因为村里修路将其厕所损坏,答应的补偿没有下文,二是虽然平时热心村里事务,但从没有他参与的份。
了解到实情后,工作队不但想办法为他解决了修厕所的资金,而且时常邀请他参与和监督村里大小事务。务实的作风和耐心的工作态度,使得工作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疏通了村民的“心路”,犹如清除掉工作上的第一道障碍。
铲除致富路上“拦路虎”
打赢脱贫攻坚战,因循守旧没有出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是成功之道。
驻村工作队展开深入走访,了解村情民意。通过精准“把脉”,揪出了脱贫路上的三大“拦路虎”:一是村支两委班子不力,二是基础设施短板明显,三是产业发展落后。
虎皮溪村党支部,曾是连续两年“挂了号”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村支两委工作不力,党建工作弱化。
扶贫工作队到虎皮溪村后,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制度落实执行,推动党务村务规范有序运行;通过经常开展交心谈心、集体决策村里大小事务,增强班子凝聚力;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什么事都是事半功倍。”虎皮溪村支部书记耿云香说。
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村里有了主心骨之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产业提上日程。
虎皮溪村柑橘产业初具规模。
驻村工作队在省社科联党组以及溆浦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出资+出工”模式完善基础设施,联手共建了14.5公里的通村联组公路、15公里机耕道、10公里入户小道,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村部和小学,让困扰村民多年的办事难、上学远问题得到解决。
结合村民发展意愿,在村里流转了100亩土地,建成柑橘种植示范基地,推动建立起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民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因地制宜发展油茶,分步骤、分片区推动油茶低改项目,已完成第一期近40亩油茶低改。
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县镇村完成所有贫困户的自主发展产业和四跟四走产业的方案制定、合同签订以及奖补分红等工作。作为后盾单位的省社科联,近两年来协调落实投入虎皮溪村的各级各类资金累计超过1500万元,今年在原来3名工作队员的基础上,又增派一名正处级干部担任副队长参与驻村帮扶,充实一线攻坚力量。
目前,虎皮溪村已形成柑橘、油茶、黄牛、土鸡等产业项目,规模产业和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小到大,让村民的脱贫步伐更加坚实。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