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这天,知名仿妆博主宇芽公开了自己遭遇家暴的经历。
当初宇芽看上了男友的才华,热恋的时候,男友再三强调他不会打女人。
没想到,交往才半年,宇芽就被打了,她要用一周的时间来等待她的脸好起来。
最近的一次家暴,他把她往地上狠狠一摔,她的尾椎很痛,腿部没有知觉。
11月26日,蒋劲夫女友在社交账号上称因蒋劲夫家暴自己,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一直在疗养。
并且表示蒋是个暴力狂和妒忌心很重的人。
蒋劲夫为让其怀孕,曾捏她的脖子,对她拳打脚踢,甚至威胁要“杀”了她。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
这意味着在我国,每5个人中,就有1人遭受过家暴。
家暴不分男女,如何辨别你的TA有没有家暴倾向?
大家不妨在日常交往中,透过其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进行观察下,看看TA是否天性存在性虐待或暴力倾向特征?
“二低”特质
低求知(喜欢简单、不喜欢思考、动手能力强、相信眼睛看到的、性格直爽、易冲动);
低荣誉(对忠诚美德没有强烈的需求,喜欢走捷径、用最简单或最低成本解决问题、不在意承诺与诚信、更注重灵活,善于把握机会);
“五高”特质
高浪漫(对性和美的欲望。高浪漫的人对性有着强烈的需求、非常感性、注重自己的美也常被美一切所吸引);
高好胜(对竞争和反击的欲望强烈、常常与人发生争执、习惯分对错输赢)。
高认可(对认可有强烈的需求,非常自卑,敏感多疑,常因为外界的一个神态、一个语气,内心便会升起无限连理,倾向悲观主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自责)
高运动(喜欢运动、精力旺盛、喜欢透过流汗的方式放松自己,如果压力大、不运动反而会失眠);
高权利(对影响他人有很强烈的欲望、掌控欲强、达到目标主宰者生活、做主导者)
是否有家暴史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
当人做了某一行为而得到肯定/奖励/强化时,他会更多地重复、强化这个行为。暴力行为本身就会带来对施暴者的获益:比如打完人,压力或情绪痛苦得到了渲泄和缓解,这属于一种内在的“奖励”。
暴力这种攻击性行为,在正常有效环境里,会被制止、被惩罚。而在失效的环境里,譬如家暴不会得到惩罚的情况下:受害人保持缄默,甚至认同攻击者,那么施暴者就没有行为消退诱因,会持续甚至加倍进行。
性格是否极端
一定要注意性格极端的异性。
一个是边缘型人格,他好的时候特别好,说急的时候就急,所以他是在一个界限的两边跨来跨去,这叫边缘性人格,它也被称作叫爆发型人格。
一种是被动攻击型人格。被动攻击人格他的特点就是比较压抑,他在人面前,其实他很恨你,但是他要跟你一副笑脸,他很不想跟你说话,可是他又怕咱俩在一块呆着没话说,使劲说。就是他的表现和他内心完全不一致。
有无不良恶习
有吸毒、赌博、施虐、严重酗酒恶习的人成为家暴伴侣的机率极高。成瘾性恶癖会让一个人性格改变,情绪失控,人格扭曲。
有无道德底线
在家庭里面,无论谁都有生气的时候,都有激动的时候。但要控制住自己,不去动手伤害家人,靠得是什么?控制力是什么?就是基本的道德底线,这是一个人的基础控制能力。
一个缺乏道德底线的人是很容易随意伤害他人,家暴永远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这类人可能只是在家情绪失控发发脾气,但慢慢的,就开始轻微的动手,再后来开始扇巴掌,到了最后,情绪一失控就什么都能做出来。
除此上面的这些判断标准外,有家暴倾向的人还会有这些观念
1、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孩子,结婚后,最好辞职在家相夫教子,不要在外面抛头露面。
2、不懂得尊重女性,认为女人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
3、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你身上。不管你接不接受。
如果你遭到了家暴侵害,应该怎么办?
很多被家暴的受害者,都选择忍气吞声,他们通常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即“受虐妇女综合症”,受虐女性在无数次挨打之后认为自己根本无力阻止丈夫施暴,久而久之,越来越顺从,放弃挣扎,直到导致自杀或以暴制暴的后果。
还有一部分是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认为即使报了警,警察也不会介入“家务事”,如果缺乏有效干预,只是单纯劝说,等待她们的可能是更嚣张的拳头。
第三种的想法则是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狠不下心离婚,所以选择自己默默忍受,对于动手的老公,总抱有一丝希望,总想着能熬到他不动手的那一天就好了。
那,面对家暴,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遭受家庭暴力后,受害者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进行取证,以便为后来的维权(包括提起离婚诉讼)做好证据上的准备。
因实施暴力造成受害者轻微伤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给予施暴方治安管理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
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切记!切记!当你遭遇家暴伤害和虐待时一定不要忍气吞声,而是要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坚决向家庭暴力说不!
来源:红网
作者:翁子茜
编辑:翁子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