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4日,全国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3.66元,环比下降8.6%。(图片:视觉中国)
11月26日,广东阳江一中建校110周年之际,一校友为母校送来10头大肥猪,受到学校师生的鼓掌欢呼。由此可见,“二师兄”和龙的传人交情匪浅。
中国人在餐桌上对猪肉的热爱,是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比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一年要吃掉7亿头猪,消费了全世界一半的“二师兄”。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驯化猪、吃猪肉的历史。
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等都曾出土过“陶猪”。证明了早在炎黄五帝时期甚至更早的年代,中国人就已经将野猪驯化成家猪了,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先秦时代,中国就有蓄养“六畜”的传统。除马以外,牛、羊、猪、狗、鸡都是可以摆上餐桌的美食。
汉代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都是小肥猪形象的陶制品。唐朝开始,亲友们就有给考生送猪蹄的习惯,希望他们能够金榜题名。
但相比牛、羊来说,在古代,猪肉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食物。
《礼记》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可见猪肉地位在牛羊之后。
唐宋时期,羊肉始终占据主流。以《唐六典》卷四“膳部郎中条”有关亲王食材的供应为例:“每月给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二十头。”但是猪肉的食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据传,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喜爱上了吃猪肉,还发明了一道菜,被后世命名为“东坡肉”。因为苏东坡,猪肉在民间打了个翻身战,开始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苏东坡曾作过一首《猪肉颂》的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真正让猪肉上到餐桌上肉类主食的是明朝。明朝是汉人建立的大一统农业国家,圈养猪逐渐走上前台。
民间猪肉食用普遍,甚至在皇宫大内的御膳房也出现了“烧猪肉、猪灌肠、猪臂肉、猪肉包子”等猪肉类食品。
到了游牧民族满人所建的清朝,对猪肉更是格外看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爱吃猪肉。
史载乾隆皇帝的一场御宴中就有“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
历经几千年变更,猪肉终于成功逆袭为中国人餐桌上的肉类之王。
(参考资料:人民网 中新网 新京报)
来源:红网
作者:丁晴
编辑:丁晴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