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泉溪的葱蒜,茅市的烧饼,宝盖的有机茶……衡南的“宝贝”山野遍布,你能数出来的有多少?翻山越岭,竹杖芒鞋,红网、衡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带你开启寻“宝”之旅,邀你一同走进衡南的“特色小镇”,观赏衡南人民引以为豪的山珍特产在清泉大地结成硕果,喜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发展的“衡南经验”。
刚出炉的茅市烧饼。
陈书亮是土生土长的茅市人,也是茅市烧饼的代表性传承人。
茅市烧饼都是纯手工制作,原汁原味。
前来卖烧饼的新老食客络绎不绝。
老爷子吃得喜笑颜开。
每个师傅对美食的理解不一样,便会在制作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专心用心甚至以爱,才将各自的烧饼做得香气四溢,名扬衡州。
红网时刻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敏 欧超 全咏 衡阳报道
一条乡村小街上,13家烧饼铺子。来往客人络绎不绝,生意好的时候,一家店一天能卖2000多张烧饼。
寻味衡南,茅市镇这条烧饼街不得不去。
11月28日上午,天气清冷,青砖黑瓦的玉泉街上空烧饼飘香,家家烧饼铺前成堆摆放着烧饼,铺主一家男女老少皆围着烧饼转,揉面、擀面、烘烤...... 隔三五分钟便有新鲜的烧饼出炉。
6毛钱一张,新老食客们均吃得喜笑颜开。更有甚者,驱车前来,摇下车窗,携三五百张烧饼,欢欣而去。
刚出炉的烧饼热乎,烫手也暖手,行人提着烧饼匆匆沿着街道而过,在烧饼的甜香里,把这座小镇的温度存于内心,也带向远方。
一天能卖2000张 茅市烧饼名扬衡州
“老板,搞两百个烧饼打包!”
全峪足刚停稳车,就冲着正在烤炉旁忙活着的陈书亮大喊,随即,下车,大阔步走到烤炉边,拿起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烧饼就吃,不理会烧饼此时正烫手得很。
他是老字号烧饼的熟客了,不定时便会从衡阳赶来,买上几百张烧饼与亲友一同解解馋。正是靠着全峪足这样的老主顾的帮衬,陈书亮的老字号烧饼铺一天能卖2000张烧饼。
茅市烧饼传承人谱系记载有八代之远,陈书亮是土生土长的茅市人,也是茅市烧饼的代表性传承人。四五岁时他便跟着爷爷一起学做烧饼,如今已经快四十年了。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儿女也学会了这项传统技艺。
“我们茅市烧饼都是纯手工制作,原汁原味。”陈书亮介绍,茅市烧饼的酥皮和糖心是最有讲究的,将细磨的面粉发酵后,用擀面棍擀成巴掌大小,其中的糖心油皮用猪油将油皮浸软,混合进陈皮、桂花、白糖为馅料。
但是,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每个师傅对美食的理解不一样,便会在制作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专心用心甚至以爱,才将各自的烧饼做得香气四溢,名扬衡州。
小小烧饼搭上电商快车 销量节节攀升
自古以来,茅市镇在衡永古道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行脚商队的盐茶也在此进行集散。作为包裹里最重要的干粮,茅市烧饼的出现为赶路人提供了更方便的口粮。
明代家室显赫的陈家在三拱桥南开了间“陈家烧饼铺”,请的是衡州来的白案师傅,名叫段前焕,传说段师傅的烧饼槌用的是百年黄梨木制成,案板用的是百年油松,古槌敲击古板,空灵的声响穿透茅市古街。
他制作的起泡烧饼,饱满松软,外酥内脆,浓郁的香味飘散在衡永古道之上。时至今日,每当逢年过节,红喜事衡阳仍有送烧饼的传统习俗。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相传张飞当年在附近驻军,行军干粮就是我们茅市的烧饼。”茅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邱福全介绍,茅市烧饼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口感脆甜。
近年来,为吸引顾客,茅市烧饼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良,在保留了古法制作的同时,也创新推出了芝麻烧饼、陈皮烧饼、五香烧饼等品种。
“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茅市烧饼’的品牌知名度,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老百姓加入烧饼制作的队伍。”邱福全介绍,目前,茅市烧饼作坊共有30多家,产值达1500万。近年来,通过各个电商平台的助力,烧饼老板们线下叫卖和网上吆喝相结合,茅市烧饼走向了全国各地。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欧超 全咏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