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护国元勋”蔡锷与武冈的不解之缘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肖泽曜 罗建峰 编辑:陈纲 2019-12-11 11:11:00
时刻新闻
—分享—

蔡锷.jpg

蔡锷。

红网时刻12月11日讯(通讯员 肖泽曜 罗建峰)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小字虎儿,是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于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蔡锷出生后,蔡家迁居原武冈县山门(今洞口县山门镇)谋生。

当时蔡锷的父亲蔡正陵带着妻子,用箩筐挑着一子一女来到山门,居住在青山铺,第二年搬迁至大坝上。公元1886年,蔡家从大坝上迁往洪庙。蔡正陵初做裁缝,继做小贩,也曾教过私塾。蔡锷母亲在家,白天砍柴、磨豆腐、煮酒、卖饭,晚上则做针线活。蔡家居住的地方,路窄崎岖,行走不便,特别是阴雨黑夜,行路更为艰难。为解决路人行走之难,蔡母常常搓草绳作“脚码子”,挂在门边,供路人取用,不收分文;又将杉木皮晒干,扎成小把,晚上在门前放置笼火和杉木皮小把,供夜行者取燃火把照路。蔡家卖饭,客人如果饭钱不够的,少一些也就算了;没带饭钱的,可以赊欠,还来就收下,不还的,也不去追问。远近乡邻都说蔡母贤惠。

蔡正陵曾与山门秀才刘辉阁结为好友,幼年蔡锷常随父亲去刘家玩。刘辉阁见蔡锷智慧超群,甚为喜爱,就留蔡锷在刘家私塾伴读。蔡锷在山门读书时,博览群书,其读过之书,均能背诵如流。咏诗作联,开口即成,遣词典雅,寓意深刻,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蔡锷与他人诗文对仗的故事。蔡锷13岁时,其父带他赴宝庆府应考,主考官湖南学政见蔡锷年龄小,出联曰:“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随即应对:“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主考大喜,将蔡锷叫到面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令其写一万个字。蔡锷略一凝神,提笔往那一小块纸上写道:“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主考高声赞叹:“此神童也!”于是,蔡锷以神童补县秀才。蔡锷是标准的超级学霸一枚,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13岁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17岁东渡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蔡锷与同学蒋百里、张孝准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蔡锷从启蒙读书到留学日本,他的学费、路费,都是刘辉阁为其承担,后来刘辉阁给蔡锷许婚,蔡锷信守婚约。1904年冬,22岁的蔡锷自日本学成归国,回山门探亲,履行婚约,与刘辉阁的侄女刘新英成婚。

1916年3月22日,在国际国内形势逼迫下,袁世凯不得已取消帝制。蔡锷以再造共和之殊功,被誉为“护国元勋”。蔡锷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却英年早逝。他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肖泽曜 罗建峰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2/11/63128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