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泸溪扶贫:小辣椒成就大产业的背后,是“他们”二十三年的坚守!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宋芳 2020-01-02 21:12:3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102011135.jpg

泸溪的辣椒种植基地,农户在进行植保作业。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泸溪县辣椒产业年产值实现了2.3亿元, 直接受益贫困农户多达5949户,26212名贫困村民得以脱贫摘帽。在泸溪,小辣椒俨然成为了一个大产业,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泸溪的辣椒产业得以发展的背后倾注了一群人长达二十三年的心血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农业科研志愿者以青春的力量,践行精准扶贫、建设美丽湘西的动人之歌。

在辣椒先驱张继仁的影响下,从1995年开始,以邹学校、戴雄泽、马艳青等为代表的一批农科专家和辣椒志愿者服务团队成员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针对湖南的地理、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当时泸溪供销社辣椒办紧密联系,将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形成了科技扶智、产业扶贫的特色扶贫模式。

难能可贵的是,这项工作历经二十多年从未间断,老中青三代蔬菜农科人前赴后继,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样,一直在延续。

复活“玻璃椒”

泸溪县既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亦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县11个乡镇147个村,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泸溪辣椒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玻璃椒”的美誉,当年“用以代盐”“种以为蔬”,是当地特色传统产业。在当地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很多孩子读书都是靠辣椒供出来的。

然而,受气候、土地等条件的制约,耕种方式落后,农民靠天吃饭,加之辣椒产业化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异常缓慢。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工作人员周书栋至今仍然记得,2009年他第一次到泸溪时,当地落后的辣椒种植水平让他有些惊讶。“直播育苗、不覆膜,地只是简单地翻一下,基本上和‘刀耕火种’差不太多了。”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年年种植,泸溪玻璃椒其种性退化严重,导致商品性差、产量低、效益差。加之农民栽培管理粗放,技术不规范,生产上仍采用原始的直播育苗方式,其鲜椒产量每亩不足1500斤,干椒产量不足200斤。

摆在辣椒志愿者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帮助泸溪玻璃椒提纯复壮。“前后耗时5年,才终于让泸溪玻璃椒这一地方特色品种得以拯救。”周书栋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最纯的种子,志愿者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曾经爬过海拔八百多米的大山,还遇到过农户怀疑他们收集种子是为了卖到国外。在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后,一共收集了七百多份样品,为玻璃椒提纯复壮奠定了基础。

志愿团队一边实地指导农民进行规范化生产,一边加紧科研步伐,在海南南繁基地对泸溪玻璃椒进行提纯复壮。历经5年艰辛,泸溪玻璃椒这一地方特色品种得以拯救,通过提纯复壮后的玻璃椒椒形整齐均匀,每亩纯收入提高600元以上。

微信图片_20200102011158.jpg

辣椒志愿团队在对农民进行培训。

微信图片_20200102011220.jpg

辣椒志愿团队的培训采取“教师+田间”的模式,讲理论更重“实操”。

选育新品种

这些年来,经提纯复壮的泸溪玻璃椒美名远扬,“香飘”海内外,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玻璃椒是泸溪具有地方特色的辣椒品种,但却未必是市场认可度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辣椒品种。2000年以后,为了让泸溪的辣椒产业能有一个更加良性、多元的发展,志愿者团队开始选育更优秀的辣椒品种,以支撑泸溪辣椒产业的未来。

早期,通过对十几个品种筛选,兴蔬301脱颖而出,从2001年开始在泸溪试种,之后逐年稳定产出,短短几年就成为全县的主要辣椒品种。

而2010年至2018年,志愿团队从区域布局、品种设计、产品特性等着手,通过不断筛选,博辣红牛、博辣红丽成为目前泸溪辣椒产业的新品种。特别是针对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育成了坐果集中、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博辣红牛,平均每亩增产8.6%,每亩节约采收成本700元左右。

“选育一个好品种并不难,让群众种植新品种不易。”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志愿者戴雄泽告诉记者,在推广志愿团队选育出的新品种时,想了许多办法,最后是在小樟乡建了三个示范点,种给群众看。

在戴雄泽看来,改变当地落后的观念,远比研发新技术难得多。

在泸溪,志愿团队除了在品种上为泸溪辣椒产业发展筑路夯基,还将一整套现代化种植技术种播到了农户们的心里。通过走村入户授民以渔,现在已经看不到传统辣椒直播的影子,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迎刃而解。

辣椒志愿者服务团每年在泸溪开展现场讲座20余次,从种植规划、栽培管理、加工技术更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共培训辣椒技术骨干2600余人,发放资料6800份。

此外,近年辣椒志愿者团队选育的兴蔬皱皮辣抗病性、抗逆性显著强于普通螺丝椒品种,特别是皮薄,肉质细软,嫩果辣味适中,炒食风味足,已成为湖南名菜辣椒炒肉的重要原料。以兴蔬皱皮辣作为主栽品种在泸溪进行春提早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春提早栽培面积在3万亩左右,亩产值达1.4万元,纯利达8000~10000元。秋延后栽培面积达2万亩左右,亩产值纯利达10000元。而且能够延长本地辣椒上市供应期,成为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蔬菜办的主推品种。

微信图片_20200102011143.jpg

辣椒志愿团队成员与当地群众合影。

布局大产业

如果说,改良种植技术、选育优势品种都属于农业科研范畴的话,那么有些事则已超出了农业科研的工作范畴。

辣椒要真正做成产业,必须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一整套体系,改变过去以销售干辣椒为主的传统。而泸溪辣椒产业能形成今天的规模,背后不乏辣椒志愿团队的筹谋和布局。

泸溪兴隆场镇农民李作善,以前是在采摘时节收购其他农户的辣椒进行烘干加工,再集中销售干辣椒,挣取中间利润。后在辣椒志愿团队成员的影响下,开始进行育苗、精加工、鲜椒销售的综合经营模式,如今生意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红火。

而这,只是泸溪辣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志愿团队主导下,采取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帮扶方式,其作用日渐显现,稳定、有效、可持续的脱贫机制正在形成。

在邹学校院士引领下,辣椒志愿者服务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解辣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之路。二十多年来,通过团队辐射带动,建立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经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产业化经营基本框架,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针对农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因地制宜探索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的市场机制扶贫模式,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通过20多年努力,泸溪已逐步摆脱品种退化、椒园低产、管理粗放、市场疲软和品牌弱化等困境。

戴雄泽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到泸溪时他还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工作,从长沙一路驱车疾驰,到了泸溪没进县城直接进村调研。直到现在,他每年还会去泸溪十多次。

而周书栋往返长沙与泸溪之间最多的是乘坐大巴车,家住星沙的他有时为了赶第一班车,早上5点就要出发,到达汽车西站正好6点半。有一次从泸溪返回长沙的路上碰到堵车,到家时已经午夜12点。

“一切辛苦都值得的,看到泸溪现在的样子,我们真的很欣慰。”周书栋说。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1/02/64991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