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9湖南考古汇报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红网时刻1月8日讯(记者 袁思蕾)今天,2019湖南考古汇报会在长沙举行。13位考古工作者作为湖南考古人的代表,现场集中回顾、总结、分享了自己所在项目团队过去一年中,在考古勘探、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等方面的工作与收获,与来自全省考古一线的工作者和湖湘考古志愿者们一道探寻湖湘文明的历史遗迹,复原湖南历史。
2019年,湖南在田野考古工作方面,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的主动发掘项目有6个,涉及面积2000m²,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30个;省文物局审批同意的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20个;全省全年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面积35380万m²,考古发掘面积19555m²;完成涉及重点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项目22个,涉及重点工程的考古发掘项目8个;出土文物9698件/套;审核同意考古勘探工作报告15个,考古发掘工作报告6个;有27个考古发掘项目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考古钻探现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其中,在位于常德市临澧县的伞顶盖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出土了大量以优质燧石为原料制作的石器,通过调查证明遗址附近存在大量优质燧石原料。通过对这批石器标本的分析,能够为解决原料与石器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证据。同时,根据初步地层对比结果,伞顶盖遗址年代可能处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阶段,从旧石器技术发展轨迹来看,刚好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是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出现和扩散的关键时期,伞顶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能够为人们了解早期现代人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材料。
华容七星墩遗址出土的器物组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此外,在国家文物局设立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子课题之一的“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中,华容七星墩、澧县孙家岗、澧县鸡叫城、石门宝塔等遗址的调查、勘探、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重点厘清了以澧县孙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湖南地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800年的文化面貌,为了解洞庭湖区在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其与早期国家文明之间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口。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志杰介绍,2020年,湖南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工作,继续推进“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与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加强建设工程考古管理工作; 加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机制体制研究;推动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新发展,推进长沙铜官窑遗址“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同时,在文物保护与考古领域拓展国际合作项目。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