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2月3日讯(宁乡站记者 刘畅)防控疫情,众志成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站出来、冲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才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宁乡市道林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始终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筑牢起坚实的物理防线、心理防线和宣传防线。
党员谭锡明(左一)向健康监测点捐赠口罩、抗病毒口服液等物资。
设立党员志愿者岗
守护群众健康生活的“铜墙铁壁”
在道林镇金华村与湘潭市交界点附近,一面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党旗所在之处,是道林镇桐梓坪健康监测点。
健康监测点是由一顶帐篷和几块围布搭建起来的,红纸上写着的“党员志愿者岗”格外醒目,小黑板上张贴着各党员志愿者值班表,还详细写明“今日值班人员”名单。健康监测点外,横幅上写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时刻提醒入境群众,这就成了金华村党员志愿者临时的“家”。
“我是党员,我报名。”1月28日,金华村党员蒋春在流动党员微信交流群中看到,需要志愿者协助疫情防控,马上响应党总支号召,牺牲与家人团聚时间,日夜奋战在疫情检查的第一线,共同筑牢防疫的物理防线。
戴着党徽上岗,亮出党员身份。当其他党员打手势指挥车辆靠边停放,在防疫人员对司乘人员开展体温检测的同时,蒋春迅速问明司乘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来往地等信息,逐一作好车牌号、进入时间等相关信息登记,确保无一遗漏。
“不辛苦,我觉得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牺牲自己的时间,能够为群众服务,很有意义。”虽是一名女同志,对于健康监测点检查工作,蒋春如是说。
蒋春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在道林镇像她一样主动请缨、坚守一线志愿者岗位的党员,截至1月29日,有30余名。除了道林镇统一调度设置的5个大健康监测点外,该镇还有鑫星村、华鑫市村等村的党员群众自发在关键道路节点设置了小健康监测点。他们都同蒋春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严格控制村内人员外出和外来人员入村,守好疫情防控安全大门,把道路联防联控落到实处。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在健康监测点看到,金华村党员谭锡明特意从宁乡城区赶回,为健康监测点工作人员捐赠5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和200余支抗病毒口服液,在防疫物资紧俏的情况下,解燃眉之急。
成立党员帮扶队
贴心服务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车头就是“党总支书记”。疫情来袭,道林镇金华村党总支书记崔泽洪牵头成立党员帮扶队,在了解到该村新屋组村民崔红果于1月22日全家13人从武汉返乡、因疫情主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情况后,为防止交叉感染,帮扶队员们为他们配备了口罩,并要求他们不得外出。
“红果,麻烦你下来拿蔬菜和米。”崔泽洪以及其他帮扶队员得知崔红果一家因隔离来不及购买年货,生活物资缺少时,每天把自家新鲜蔬菜、大米等生活物资放在崔红果家门口,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为他们居家隔离观察提供便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帮助度过一个温暖的隔离期。
“搭帮崔书记和党员帮扶队,不然真的坚持不下去了。”电话中,崔红果对崔泽洪和党员帮扶队表示感谢,让他们感觉很温暖。
金华村党员帮扶队为了消除居家隔离对象无聊情绪,还为他们送去了小说杂志等精神“粮食”,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据了解,自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以来,道林镇实行“六包一”行动,共同帮助武汉返乡人员的健康生活状况,疏导情绪,让居家隔离对象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就在身边,让他们宽心、暖心,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积极主动性,以此筑牢防疫工作的心理防线,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
“疫情来临,请您尽量不要走村串户,出门请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为了让村民正确认识疫情、消除部分人的恐慌心理,道林镇各村(社区)组建党员宣传队,戴着党徽,敲着锣,利用“村村响”等宣传防疫相关知识,把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告知群众。还将原来的龙灯、舞狮班子变成政策和科普知识的宣传班子,纠正个别群众的不当言论和恐慌心理,引起群众普遍共鸣和支持。
道林镇负责人彭舜表示,该镇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作用,分村(社区)成立网上支部,设立党员志愿者岗、党员帮扶队和党员宣传队,让党旗飘起来、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是可依靠的。
来源:红网
作者:刘畅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