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那些“老朋友”如今高攀不起 疫情期间迎来“真香”时刻

来源: 红网 作者:李姝 郑紫莹 编辑:徐丹 2020-02-12 10:20:19
时刻新闻
—分享—

新衣服永远没有想到,竟然败给了睡衣,连跑步机都从搭衣服的摆设变得紧俏。

超市的冲泡类奶茶,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能那么抢手,而在广受欢迎的泡面和速冻水饺外,是似乎迎来全民厨师时代的朋友圈,晒图文字都是“第一次尝试做……”

过往爱理不理的一些“老朋友”,现在却“高攀不起”,人们也许只能笑笑,说一句:“真香(指前后语句不符,自己打自己脸)。”

潇湘晨报记者 李姝 实习生 郑紫莹 长沙报道

“到了2020年,学生不用去学校,在家就能上课。”2020年的新学期,一篇2003年小学生想象作文火了。2月10日左右,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陆续开始上网课,万万没想到,第一天,小学生们组团给上课应用打差评,第二天打印机一机难求……这届家长哭笑不得:原本以为开学了,总算可以“神兽归位”,把熊孩子交给学校了,没想到竟被迫承包了打印业务。

被网课逼疯的师生、家长,也因此成了网友的快乐源泉。

聊个天打印机涨了38元

当你问一个成年人,年后什么行业最火?如果他告诉你:打印行业,并且带着哀怨的眼神。甚至,你还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油墨味……他的身份十有八九是家长。

2月10日,长沙市民谭女士的女儿开始上网课了。课毕,老师布置了不少需要打印的作业。

“去打印店还是买打印机?我决定自己买一个,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谭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11日凌晨在网上看好了一台惠普激光打印机,价格861元。谭女士还没有意识到打印机的商机,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被网课逼疯了,连夜买打印机。

在填配送信息时,谭女士有些问题咨询朋友,耽误了一点时间。等到11日下午,她终于搞清楚,再去下单,价格已经变为了899元。

“眼睛一眨,涨了38元。”谭女士赶紧买单,并且又囤了一些硒鼓(打印机部件)和A4打印纸。

谭女士的朋友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11日下午,仅仅只是晚了半天,这位朋友在某电商平台想要购买一款打印机,两家店未回复,五家店表示“没有”“卖完了”。平台官方客服表示:“目前平台与商家在全国紧急调配货源”。

“她还在找,主要是要得急。”谭女士说。

“一机难求”不是个案,记者从湖南苏宁了解到,仅2月以来,湖南苏宁线下打印机销售同比增长730%。而在拼多多平台上,2月首周,湖南地区学生常用学习工具,包括护眼台灯、看书架、U盘、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耳机、打印机等商品的订单数量保持着高速增长,平均同比涨幅超过90%。

网课第一天打印200多页材料

不过,买到了打印机,也先不要喜极而泣。接下来不管你是哪里人,你都能体验一次打印产业从业者们枯燥的一天。

“我们的作业也是很多的,学校加培训班,每天二三十页总是有的。初三的孩子,有一次性打印700页的,包括作业和学习资料。”谭女士已经很淡定了,因为有的班级甚至需要打印课本。

“语文30页,数学20页,生物30页,英语30页,物理10页,练习等资料120页,答案大概还有二三十页。”网课第一天,长沙市民张先生就打印了200页多材料,如今,他已经是一名熟练的“打印工”,并且熟练掌握手动给老款打印机注入油墨的技能。

不仅是家长,学校门口的打印店也已被迫营业。

长沙广益中学门口,打印店已经开张。“老板接受网络传文件,完成打印后,放在离店三米的桌上,双方不见面。”一名家长告诉记者。

在网上,家长的崩溃是相通的。网友“缅如夏花”伸出被染得五颜六色的手掌:“难,我太难了,做个家长太难了。半夜写作文,修打印机……”网友“失翼的纸飞机”在“疫情期间让你明白了什么”话题下回答:“要勤洗手、戴口罩、学开车、买打印机。”一些网友还提供了硬核的技能:喵喵机(口袋打印机)打印,拼凑出试卷;遇上墨盒墨不够,黑水笔描摹;还有家长干脆手写,字迹已经越练越美……

“互相争就不足,相互分就有余”

疫情意外地带火了打印机,还有一些别的产品,比如:消毒柜。有网友在微博上分享消毒柜的硬核使用方法:除了给碗筷消毒,还给口罩消毒。有网友表示:“天天在家研究续命大法,昨天整了个消毒柜,今天整了个空气净化器……”

记者从湖南苏宁了解到,疫情期间,苏宁多款健康除菌类家电销售增长超200%。其中,消毒柜销量同比增长205%,洗碗机搜索量同比增长283%,壁挂新风及新风系统同比销售增长304%。能除菌、消毒的电器在疫情中得到“区别对待”:洗手机、除菌洗碗机等新兴品类获得较快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一个小县城的口罩也断货了,工作人员在空空的货架上贴了一张小纸条,那是来自日本诗人相田光男的诗:“没有不停的雨,天一定会晴。互相争就不足,相互分就有余。”也许,你可以拿你多囤的口罩,去楼下邻居那换一次打印100页作业的机会。甚至你也许只要在小区群里说一句,谁家有打印机,就会有人响应。疫情期间,人们不便见面、接触,但很多问题,一样能够解决。

就像从未上手的打印机,我们也能为所爱的人“技术攻关”。

链接

这年头面粉也抢手

这年头面粉也抢手?一场疫情让全民成了厨师,大家在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电饭煲蛋糕、包子、凉皮……

“2020宅家杯凉皮大赛”最为火热的时候,你点开某音,彷佛点开了新东方凉皮班教学指南,从和面到洗面筋一条龙速成学习;打开微博能看到花式晒凉皮;转战朋友圈,能看到有人感叹疫情结束后,自己可以去夜市摆摊卖凉皮;你接着进入B站,甚至还能看到鬼畜凉皮剪辑。

网友们还非常豪气地代表各自的家乡参战,他们操着各式的方言,在天南地北的厨房里揉面、醒面、洗面、摊凉皮、做酱汁……连南方省份的网友都吐槽:“周边超市的面粉都被买完了!宅在家的日子,把我们纯正的南方人都练就了做面食的本领。”

甚至“凉皮失败大赛”一度成为热搜,在凉皮翻车回忆录里,充满了小当家们这样那样的困惑——“凉皮为什么会碎”“凉皮为什么洗不出面筋”“怎么揭凉皮”“怎样揉面”。不过即使凉皮翻车,机(chi)智(huo)的网友也把洗面洗出来的淀粉溶液,做成了胡辣汤、疙瘩汤、烟台焖子……

也许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的节奏,不用戴口罩就可以光顾凉皮店的时候,许多人会想起自己也曾经洗了几个小时的面筋。

室内羽毛球餐桌乒乓球

宅在家里,难免会养膘,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老婆天天练瑜伽,还总问瘦了吗,我看她最近腰粗了不少,没敢说。我如果说了实话,我老婆就不练瑜伽改练拳击了。连国乒首代大魔王邓亚萍,也在教网友宅在家里的正确打开方式——用桌子瓶瓶罐罐锅碗瓢盆打打乒乓球。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大家甚至只需要一个乒乓球。

因此,这个假期也让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跑步机等一系列被迫“积灰”的健身器材也抢手起来。网友“时来运转的胖蚊子”说,“结果我妈一句:我这是在喂你球的,你真以为你这个水平能跟我打这么多来回啊。”还有网友称:“我每天在家光是打羽毛球都6000多步。”

“这几天打羽毛球,我爹妈都被我稀烂的技术所折服惊叹。”网友“周杰伦会发光”则哭笑不得,“在我发完球满世界找球最后发现球插在拍子上没下来之后,我爸终于忍不住问我:你们原来上体育课不打球吗?……我爸我妈仿佛听见这么多年学费喂了狗的稀里哗啦声……”

而在福建莆田,陈先生一家自春节以来都待在家中,因近日无聊,他将女儿房间阳台玻璃门拆下当球桌打乒乓球,在家锻炼。女儿笑称56岁的爸爸就像小孩子一样,“把我的门给拆了,现在晚上得多加一床被子了。”

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平台的健身器材,包括多功能仰卧起坐器材、跑步机、哑铃、弹力绳等在三四线城市的销量增速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而在更为下沉的农村市场,扑克、麻将、象棋等棋牌类产品销量显著上涨。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在家运动之余也“养生”。过去两周,湖南地区“眼药水”、“蒸汽眼罩”等商品销量有明显增加。假期期间睡衣订单同比上涨175%,其中六成来自于中西部、南方地区。

自行车成了特殊交通工具

“机动车禁止上路,爸爸为了送我去办健康证,中午居然自己跑去买了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感觉像高中时迎风飞舞,自由是方向。连包都换成了邮差包来契合一下形象。”……自行车成为了防疫时期的特殊交通工具,也让网友完成了从“要啥自行车”到“还得是自行车”的转变。

就连新闻报道中,自行车的出场频率也增多不少:疫情爆发后,武汉江夏区一所街道卫生院的检验技师甘如意通过手机导航和一辆自行车,骑行四天三夜300多公里,从荆州市公安县到武汉市江夏区,为的是能尽早赶回抗疫一线。辽宁辽阳,文圣区东京陵街道滨水社区的老大爷自己购买喇叭,推着自己破旧的自行车到小区和广场循环播放自己录制的防疫提醒……

大概自行车也没想到过自己又能那么抢手吧。

方便面:我们最好的朋友

网上有一张特别火的照片,主角是武汉医生的年夜饭:泡面和蛋黄派。

“大众很心疼我们医生。其实就算送热食给我们,在上班时间我们也没办法吃。一是为了节省时间,避免上厕所。二是避免吃饭造成污染,浪费本来就紧缺的物资。我们在三班倒的状态下,经常赶不上食堂的饭点,我们医院地点比较偏僻,过年期间本来就不好叫外卖,如果没有泡面,我们可能一整天都吃不到热食。只有泡面可以随时想吃就吃,还不怕坏。因此抗疫期间泡面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广东佛山某个基层医院中医科的主治医师表示。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饭店不开门,奶茶也好久没喝了,宅不可怕,没有外卖才可怕。也因此,方便面、速冻水饺也紧俏了起来,一包吃不够就两包。有网友吐槽:“实不相瞒,上次去超市的时候货架上方便面都不是那种五袋一包的了,都是成箱成箱的。”

拼多多平台统计,疫情期间,水果生鲜、方便速食、休闲零食等商品销量大幅上涨。在拼多多“春节不打烊”活动中,水果生鲜、方便速食、休闲零食类目下,超过1000种商品销量破10万。以至于有人说,人生再难,不过一日三餐,那些打不垮我们的,只会让我们吃更多。

“等疫情过去了,哪个还说爱吃方便面,那大概就是真爱了。我现在甚至有点厌倦螺蛳粉和火鸡面了。”网友“Jocelynxoxo”说。

来源: 红网

作者:李姝 郑紫莹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2/12/67142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