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夫妻接力,先后冲上前线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刘祺力 编辑:高芹 2020-02-17 16:37:39
时刻新闻
—分享—

0.png

“我们收治的患者突破100人了,有的患者病情已经开始好转。”北京医疗队的李全瑞医生同在北京的妻子通了电话,短短几分钟,原本是报平安的,可只说了几句就转到了工作上。他们夫妻二人都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医生,疫情来袭,不管是在前线还是后方,他们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本版整理/本报记者 刘祺力)

“披甲”再上阵

李全瑞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今年55岁。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以来,这位老将已经三进三出隔离病区,而且还上过夜班。在病房里,无论是精力还是体能,这位老将都不输于任何年轻人。直到完成值守,脱下防护服时,大家才看到他精疲力尽的样子。李全瑞医生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接诊时,就遇上收治患者的高峰,9名患者几乎毫无间隔地被送进了病区。问诊、检查,光是这些初期步骤,便需要20分钟。面对9名患者,时间该如何分配?

“不要慌张,按照咱们指导的步骤一步一步来。”李全瑞和同事带领两名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医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对病症的初步观察,他们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危重、重度和轻度,由重到轻一一诊治。整个过程中,李全瑞还要负责帮助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最新版本疫情指南的解读,指导书写病历和修改医嘱。“第1次完成接诊任务,脱下防护服的时候,确实觉得有点吃不消。”作为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防护服对他来说本不陌生,但以55岁的年龄再披“战甲”,同时肩负着实战与教学两项任务,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三次实战,无论白班夜班,他就已经完全适应了。

沉稳抢救重症患者

“李医生,这位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次,李全瑞正在检查两位轻度患者的病情,病区的大门被猛地推开了,离着老远,他也能听到担架床上急促的喘息声。

“准备抢救设备。”一边说着,李全瑞一边疾步来到重症患者身边。这是一名30多岁的女患者,不畅的呼吸加上焦躁的情绪,让人看着都揪心。测指氧、测血压、测心率,李全瑞医生沉着有序地进行操作。检查的结果并不乐观,不仅如此,这名患者还因为呼吸困难几乎说不出话来,没法告诉医生她如何感染病毒、和谁接触过、有何种基础病等病史情况,而采集病史是诊疗的重要环节。

“你不要紧张,不要张大口喘气,一呼一吸,用口鼻吸气,再用嘴呼气。”跟着李全瑞的沉稳指导,患者的呼吸慢慢有了节奏,情绪也稍稍稳定了下来。李全瑞给患者紧急补养,并进一步检查出患者的双肺呈现毛玻璃阴影状,同时肝功能异常,炎症指数有升高趋势。根据患者的情况,李全瑞医生很快找到了对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位重症患者的病情逐渐平稳下来。此后,李全瑞再去看望她时,她的情绪已经好多了。医生还发现她有一个小动作——总是低头去看自己的手指,测量指氧的设备就夹在她的手指头上,设备上的读数一直保持稳定。

“十七年后换我当先锋”

早在2003年非典来袭时,同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医的李全瑞夫妇就同时坚守阵地。而那时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冲进隔离病区的,是李全瑞的妻子。

相隔17年,这次却是丈夫首先冲到了武汉“战疫”前线。临行那天,妻子为李全瑞医生细心收拾好行李箱,开车把他送回了医院。虽然有不舍有担心,但一路上说得最多的却是让他不辱使命的嘱托。“她的心情我特别理解,现在的我就是当年的她。我们都是医生,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职责。”李全瑞说。

感控专家用“大嗓门”贴心守护

“快洗手,接触患者的物品后必须手消毒!”“哎,不行,护目镜没有戴好,额头还在外面露着”……对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一声声焦急又贴心的催促,是他们一天当中听到的最悦耳的“音符”。这“音符”来自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万琳,在他们心中,这个岁数与他们妈妈差不多大的女医生,在这趟紧急救援行动中,就像亲人一般,给予他们最贴心的照顾与叮咛。

从事感染防控工作已经17年的万琳,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这支援助队伍中,是资格和年龄最老的一个,也是一名感控专家。感染控制,对一所医院来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防止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发生交叉感染,一是防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感控专家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武汉第四医院,由于防护用品短缺,使用的防护用品来自于不同渠道,颜色、型号都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甚至连适用环境都不同。每次值班,万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严格的标准检查这些防护物资。

队友们进入隔离区前,都要身着防护服,再戴上防护眼镜,这些准备工作所有人都演练了无数次。但每次进入之前,万琳都会一个一个地检查他们的穿着。看他们哪个防护没有到位,一个一个过关后,万琳才会放他们进去最让万琳紧张焦虑的时刻,是医护人员出隔离区的时候。队员们必须独自一人在出隔离病区的房间,把防护用品按顺序脱下,稍有操作不对,就会污染。这个时候,万琳会透过玻璃窗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紧盯着队友脱防护服,一看到他们操作稍有不对的苗头,她都会紧张地把嗓门扯到最大,对着他们喊,让他们赶紧纠正错误。年轻队友们总是格外地踏实心安。他们知道,他们最亲爱的万妈妈一直在守护着他们的安全。

防疫“老兵”帮患者建立信心

“要把每个片区分别管理好。专家查房的时候,负责的护士记得一起,汇报和了解情况。”刚结束一个会议不久的曾宪红,在住处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护士长商量排班问题。一边沟通,曾宪红一边低头在纸上记着笔记。

这是曾宪红作为北京医疗队队员来到武汉的第8天。曾宪红是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在临床已经干了32年。SARS时期的经验,让曾宪红在这次抗疫时多了份信心。在同仁医疗队的群里,她会叮嘱同事们好好睡觉、好好吃饭,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在病房中,看到患者的痛苦,感受到患者的无助,曾宪红和同事们尽力与他们多沟通交流,也在琢磨更多心理支持的办法,希望为患者建立信心。

感染科老将主动请缨

为支援武汉防疫一线,特别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除夕前一天晚上,上海市卫健委号召上海各家医院派出医疗队伍紧急驰援武汉。任务刚下达不久,年近六十岁的徐月良医生主动要求参加医疗队支援武汉。徐月良是感染科的老员工,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他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还有身患卵巢癌多年的老伴需要照顾,唯一的女儿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考虑到徐医生家中的情况特殊,医院希望他能提出一些要求,科室和医院可以设法满足作为补偿。出乎意料的是,徐医生没提任何要求,他说这是一名医生应尽的责任。去往机场的路上,徐月良不停地嘱咐着老伴,不要替他担心,注意身体,钱要省着点用。不要忘记吃他做好的咸鸭蛋。

辟谣

武汉火神山医院是日本人设计的?

谣言:近日,一则宣称武汉的火神山医院是一位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帖子,开始在中国国内的各大论坛和微博微信中传播起来。网帖称,“火神山医院”规划设计者是日本竹务工务店(超高层建筑施工公司)的高级规划师木间雄二先生。

真相: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官方微博“紫光阁”报道: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临危受命,承担火神山医院设计任务。另外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之后,79岁的黄锡璆博士于春节前夕写下请战书。作为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的他,时隔17年,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作技术总负责。针对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实际情况,黄锡璆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并带领设计团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哈佛大学为李文亮降半旗?

谣言:在李文亮医生去世后,一些不实信息打着悼念李文亮医生的旗号,开始传播了起来。其中一个,便是“美国哈佛大学降半旗为李文亮致哀”,该消息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而且还出现在一些门户网站的新闻资讯中。

真相:哈佛大学医学院虽然确实降了半旗,但这并不是为李文亮医生所降,而是为了纪念今年1月9日离世的哈佛医学院著名教授StephenP.Dretler。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的网友,也贴出了一封该机构2月6日发给全部员工们的邮件,邮件内容显示:哈佛医学院降半旗,是为了悼念StephenP.Dretler。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刘祺力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