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长沙市竹塘西路易裕和米粉店,两位来就餐的市民一人一桌,间距超过了2米。图/记者谢长贵
2月17日,长沙市竹塘西路,刘女士把买到的米粉拿到车里。为了嗍粉,她和家人驱车几公里,专门来到易裕和米粉店。图/记者谢长贵
莹白的米粉整齐地码在敞口大碗里,大师傅再将一勺红亮的肉汤浇在米粉上,高汤的鲜香裹着小火慢煨的肉丝,长沙人新的一天就从一碗米粉开始了。
近期受疫情影响,许多饭店长时间关门停业,长沙人在这个没有米粉相伴的假期显得有些寂寞。而随着各行各业的逐步复工,餐饮行业的复工情况备受关注。
2月17日长沙街头有部分米粉店陆续恢复营业,虽然现在出门就餐的市民不多,但在一些米粉店门口还是有了不少食客。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初春,长沙人新的一天还是要从一碗米粉开始。
潇湘晨报记者 骆一歌 长沙报道
“嗍粉”是长沙人饮食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疫情的原因,包括米粉店在内的饭店曾一度长时间关门。2月16日,有消息称天心区有12家米粉店已经通过了餐饮业复工申请,2月17日可以顺利恢复营业。
2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竹塘西路的易裕和粉店进行了现场体验。发现在这里用餐不仅需要“拿号”,并且实行了一人一桌的分餐制。有网友调侃,吃粉也吃出了“进京赶考”的节奏。
餐桌隔2米以上,哪怕是夫妻也要分桌
2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竹塘西路的易裕和米粉店体验了一次低密度的嗍粉。
店门口发布的提示中称,粉店已经全面消毒,并且堂食要求一人一桌,每桌的间距至少在2米以上。进店前,食客必须佩戴口罩,然后在门口临时登记处写下姓名、联系方式、进店时间等信息。此外,还要测体温。
一切正常后,工作人员给了记者一块号牌,这是进店用餐的“通行证”。
进店后,店内随处可见提醒食客与他人保持距离的公告,排队点单和取餐处都有提醒人们前后至少相隔一米的公告。无论是打包还是堂食,点餐员都默认为“外带”,餐具都是一次性的碗筷。
店内张贴了文源街道天鸿社区发布的公告,称易裕和全体上岗员工都经过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排查,结果均为阴性。
店内的餐桌不论大小,都只配备了一把椅子。食客们鲜少有人玩手机或逗留,快速吃完后匆匆离开。记者注意到,一名男子在用餐时经常性转头与后桌的一女子“隔空交流”,直到用餐结束后二人才走到一起,然后快速离店。
“除了带小孩等情况,哪怕是两夫妻都要分桌吃饭。”易裕和米粉店竹塘西路店店长易军说。
走出易裕和粉店,记者注意到一位女士端着米粉回到车内用餐。刘女士称,自己一直热爱美食,尤其是长沙米粉,这个长假以来一直没有粉店开张,所以从网上得知易裕和粉店开门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从岳麓区的家中开了6.6公里车来到竹塘西路的易裕和米粉店“嗍粉”。
员工每天进行三次体温监测
易军介绍,易裕和米粉店于年前腊月二十七(1月21日)关店,距离复工已经快一个月的时间。在闭店期间做了多项准备:店方提前四天向街道社区报备,提出复工复产的申请。通过了相关政策审核,达到要求后才可以重新营业。
天心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印发的《关于指导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实施方案》中规定,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前一律参与备案制,并提前2日向行业主管部门或所属的街道报备,要求报送返岗复工人员的信息,重点统计湖北籍或者近期有前往或经停湖北地区、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以及与上述三类人员有接触史的人员。
在企业需填写的复工复产备案表中,需要提交门店是否已经全面消毒、是否制订了防控预案,以及防疫物资(口罩、消毒水、红外线测温仪)储备情况和从业人员的监测状况。同时,需排查湖北籍员工人数,以及1月20日以来员工本人或近亲属是否有武汉居住史或旅行史,是否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情况。
易裕和米粉店的在岗员工每天都要进行三次以上的体温监测。门店也于前期进行了全面消毒,并且每天消毒次数也不少于三次。
据了解,店面的营业面积约为1500平米,但首次复工的营业配置方面却有诸多限制,例如对号牌发放进行管控,在店内同时吃饭的人数不能多于50人,如果50个号发满了就暂停发放,其他客人只能等下一批。
此次复工也并不是全员到岗,正常情况下有70名工作人员,但17日实际到店只有40人;营业时间也从24小时改为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易军说,以上这些“小心翼翼”的措施都是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
谈及重新开业后首个上午的经营状况,易军介绍,“由于多种限制,(营业额)比平时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二”。尽管在非常时期,但仍需采取防控措施逐步恢复正常。“为了让城市恢复生气,长沙人回归正常生活,我们启动了播放键。”
来源:红网
作者:骆一歌
编辑:宋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