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暖,泪目!致敬怀化抗疫一线的爱情

来源:红网 作者:全杨科 李淑晖 编辑:康晓乔 2020-02-19 20:05:1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全杨科 李淑晖 怀化报道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怀化无数”逆行者” 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的背后,有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在这特殊时期温暖了你我,今天,向他们的爱情致敬。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在楼下你在楼上

??3.jpg

艾夏。

??4.jpg

田鹏。

从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诚信楼的从8楼走到9楼,不过一分钟的时间,然而这段距离,却成了艾夏与丈夫田鹏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有时候想到他就在楼上,我的内心就会生出满满的勇气,虽然我们见不了面……”护士艾夏在1月28日接到任务要前往支援医院8楼的新冠ICU,而自己的丈夫田鹏是9楼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医生,这两个科室集中了全院病情最危重的患者,工作强度非常大,两个人每天工作的轨迹几乎相同,但是,却无法碰上一面。艾夏在抗疫一线工作,不能回家,2月5日,她在微信里跟丈夫说,有些想念家里的饭菜了,当天晚上,田鹏烧好了菜,骑着小电驴,送到了艾夏的宿舍楼下,两个人远远地望了一眼,艾夏的眼泪就流下来了,“你放下吧,我等下过来拿,你要离我远一点,早点回去。”田鹏轻轻放下还热乎的饭菜,望着许久没见的妻子,千言万语只说了一句:“我做了你爱吃的香肠,趁热吃……”艾夏回忆起那天的饭菜,是她记忆中最可口的味道。

如果不能伴你左右 那我就为你打头阵

??6.jpg

王海龙。

??5.jpg

刘陈松。

刘陈松是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医生,丈夫王海龙是妇产科的医生,疫情来临时,感染科必须冲在第一线,1月22日,刘陈松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后,当即取消了与丈夫一同回老家的计划,早早地投入到了抗疫的一线。“他很久没回老家了,我当时想着,他至少能回家陪父母过个年。”但是令刘陈松意想不到的是丈夫王海龙也偷偷退了机票,留了下来,并且作为一名外科大夫的他主动请缨上前线,“她在一线,我也在一线,我们就是战友,她不会孤单。”

最终,王海龙被安排到了院前120,接诊发热病人,成了抗击疫情“先头部队”的一员。最忙碌的时候一天出诊近20趟,穿着防护服的王海龙不吃不喝连续工作数小时,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大家都一样,我们齐心协力抗疫,我妻子也在一线,我虽然不是内科医生,不能陪在她左右,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

穿防护服的人群里 我一眼就能认出你

湖医附一急诊科医生周海威与发热门诊护士刘荣是一对夫妻。发热门诊距离急诊科不到20米,外围有一层厚厚的防护隔离玻璃,刘荣每天都会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这里接诊发热病人。周海威上班会经过发热门诊,远远就能看见自己的妻子。“她总以为我认不出她,其实哪怕她们站了好几个人,我都能一眼认出她。”刘荣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坚守在抗疫一线,一直不能回家,偶尔和自己的丈夫远远对望,彼此点头示意便继续忙碌的工作,“希望我们早日胜利,能够早点回家,确实也想孩子了……”刘荣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工作的艰难打不倒她,但提起家庭孩子,内心还是有些触动,“我和老公,平时两个人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更多的人!”

有一种默契叫你在前线战斗 我在社区防控

??7.jpg

尹玲玲。

??8.jpg

瞿平。

尹玲玲与丈夫瞿平分别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冠ICU和中方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我有5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本来想和丈夫一同回家过年的,但是,今年我们俩却都没能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就到岗上班的尹玲玲清楚地记得丈夫瞿平开车送自己到医院,两个人简单告别之后,就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孩子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小两口分别奔赴“前线”,尹玲玲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在新冠ICU里每天要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要经常观察呼吸机、监护仪上的数据,在密不透风的环境下,每回轮班下来,她防护服下的单衣永远是湿透的。丈夫瞿平同样奔走在抗疫一线,每天两班倒,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对社区发热人员进行排查,在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毒,两个人忙碌的年轻人时常彼此鼓励,“我们都要加油,等这一仗结束了,咱们把孩子接回来,一家人早日相聚。”

来源:红网

作者:全杨科 李淑晖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2/20/67432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