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1985年建校。康复部于1998年9月设立,曾用名学前班、聋康部。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部共有听力语言康复教师16名,全部为女性。现有中学高级职称2人,中小学一级职称12人,中小学二级职称2人,本科率94%。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严谨有效的管理下,康复部规模越做越大,教学质量越来越高,由起初的6个孩子,发展到现在近50个孩子,成为全省聋儿康复教育的领头羊,乃至全国也小有名气。
一、扎根教坛,树立巾帼表率
该集体在新时代要求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康复部都是些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女教师,个个都有一颗为残疾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初心与使命。负责人马雅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3个春秋,她凝聚全体教师的力量,整合校内外资源,科学制定部门的发展目标,以达成聋儿全面康复的目标。与女教师们一起以母亲般的慈爱精心呵护每一名特殊儿童,在课堂教学上她们大胆创新实践;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她们积极探究创特色,在株洲特校的这片蓝天下,她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知识、美丽和坚韧为团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夺取骄人的成绩。
王晖老师,她已经在特校这块热土上工作了20余年,从少女走到中年,将一腔青春与热血奉献在了这里。在康复部担任部长的12年时间里,无论什么时候,始终心系学生,大到项目资料的申报,组织师生为白血病学生及车祸孩子募捐,小到家庭困难补助、助听设备的维护,她都面面俱到。当她的女儿读高三时,独自一人在长沙备考,但她从未有时间去陪伴她、鼓励她。有人问她她,你放心你的孩子么,她叹道:教书育人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学生哭了笑了。陪伴学生的时间比自己的孩子还多,有时真是觉得亏欠自己的孩子。然而,她又骄傲的说道:我们是富翁,因为我们桃李满天下。
教育是要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而作为一个聋幼儿教育者则更是引导聋孩子认识世界的导航者。正是这些扎根教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巾帼表率的带动,让康复部教师的幸福变得很简单,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同事的帮助、领导的鼓励……这一切足以让女教师们感到幸福。
二、开拓进取,巾帼专业成长
康复部的女教师们,她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不甘示弱,勇于拼搏,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的教研课题和项目,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业务进修,通过说课比赛、观摩课、公开课、教学能手比赛、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08年至今,在论文、课件、说课及上课比赛中,获国家、省级、校级奖项的女教师,累计有108人次。
在湖南省首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康复教师余珍容、宾计喜获一、二等奖,在第三届全省教师一周教学活动安排和一日教学活动设计说课大赛中,我校教师尹斌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第四届湖南省康复技能大赛中,李智老师获得教师技能大赛的一等奖,马雅老师获三等奖。第五届湖南省康复技能大赛中,尹斌老师老师获教师专业知识问答的一等奖,蔡梦丽老师获玩教具制作比赛的一等奖,梁媛老师获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因过硬的专业素养与骄人的成绩,康复部教师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4年余珍容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5年尹斌老师被评为株洲市百优教师、湖南省特殊教育优秀工作者。2016年王晖老师评为株洲市十佳师德标兵。2017年尹斌老师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康复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开拓进取和精进探索,让株洲市特殊教育聋儿康复教育成为株洲特殊教育的一张“名片”。在全省聋儿康复领域影响广泛,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无私奉献,尽展巾帼风采
在康复部办学的奋斗过程中,女教师们以身作则,带头实干,处处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她们严于律已,脚踏实地,认真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为学生服务。她们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团结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利益为最高准则,不计较个人得失,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老师与老师的关系、老师与领导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她们甘于付出,不计较得失,不辞辛苦,乐于奉献。认真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为学生服务。努力贯彻“一切为了聋儿,为了聋儿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用自己扎实的专业与忘我的奉献让数百名聋儿进入正常的幼儿园、小学,回归有声世界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
在湖南省第一届聋儿听力康复明星大赛中,我校谭汤畅、张帆小朋友分获二、三等奖,教师王晖、尹斌获指导教师二、三等奖。在全省首届家长技能比武大赛中,甘佳伟妈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第二届湖南省聋儿听力康复明星大赛中,我校甘佳伟小朋友夺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第三届湖南省康复明星大赛中,学生团体节目获得第一名;学生朱婧的单口相声《说地名》获个人赛语言类竞赛一等奖,黄郡妍的歌曲《数鸭子》获得个人赛歌唱类竞赛二等奖。第四届湖南省康复明星大赛中学生获团体二等奖。
与此同时,康复部在学校的带领下,在全体康复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曾先后获得株洲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4次获得校级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三次获得校级“优秀教研组”。 获得校级先进个人的女教师,累计有10人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的有9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康复部教师的精诚合作,无私奉献,她们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铺垫残疾孩子回归主流社会之路,浇灌出残疾家庭的希望与信念。
康复部开办以来,通过落实常规管理,抓教育教学改革,精心构建开发学生潜能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先后在实践中探索了“医教结合”理念、“全面康复”模式。
目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言语矫治与听觉言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着言语治疗展开训练,听觉言语训练中有个别化训练和集体化训练。以幼儿园3-6岁全面发展指南为指导,针对听力言语康复需求开展个别训练,对有特殊需求的残疾孩子开展抢救性“医教结合”康复训练的全面康复模式。康复部现有专业的个训教师9名,言语治疗师1名,集训教师6名,取得全国听觉口语法教师资格教师2名,执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执业资格证书教师9名。
康复部至今为止共培训聋儿200多名,培训家长300多名。测听人数近300名。近100名聋童经过2~3年的康复训练进入普小和普幼,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康复部还承担了残联的各种项目:
1.2009年—2015年连续三年的中残联贫困聋儿救助项目。帮助27名聋儿配了54台助听器,助听器补偿效果较好。发放困难救助金共27万元,聋哑儿童及家长们都感激万分。
2.2010为民办实事“0—6岁”贫困聋儿抢救性项目。对15名聋儿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强化训练,训练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发放助听器30台,困难补助金15万元。
3.中国残联2011-2013年度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中,对58名聋儿进行了一年的专业训练和家长培训,共发放助听器60只,植入耳蜗28只;困难救助金近75万元。
4.2014、2015年度的助听器贫困救助项目,人工耳蜗贫困救助项目。并且圆满地完成任务。
5.2015年成功申报为湖南省定点耳蜗康复机构。
6.2017年首开株洲市小龄听障儿童康复训练课程,弥补了我市在此领域的空白。
7.从2010年至今共开展全市随班就读与送教上门巡回指导59次。
康复部的女教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文明中,身体力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总之,正是靠着这样一支特别能吃苦、能奉献、能战斗的女教工队伍,才有株洲特校康复部今天辉煌的成绩。康复部教师也将继续用爱心照亮这些孩子前进的道路,托起希望的太阳。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