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汉寿一中 冯敏
冯敏,女,汉族,现年51岁,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汉寿一中化学专任教师,高二心斋班11班的班主任。
当年大学毕业,我带着满腔热情走上三尺讲台。自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在心里立下了誓言: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带着这样的初心,我兢兢业业、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尊、自信、自强来塑造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顾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感悟颇多,在此撷取一二,和大家分享。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次。“天地君师亲”、“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老师,我始终心存敬畏。后来,自己又选择了做一名教师,我更是把她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律己修身,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每天早上,我会比学生早到教室,打开班级电脑,PPT上是每天的班主任寄语,以此来鞭策我的学生们;中午坚持和学生一起睡在教室,陪伴他们;自习时间,我也会守在教室,任劳任怨;晚上经常查寝,关心寄宿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平时,更是在教学之余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学生,和学生融洽关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
我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关心他们的身体,曾多次及时地护送突患疾病的学生上医院就诊。2018届高一1班学生黄凡突发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午间跑操刚刚集合,就说头痛,我和两个学生一起立即送她到医院。因送医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2018年4月底因工作生病住院,上完课就到医院吊水,没有休假,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束。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舒心。
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课前认真准备,精心备课。课堂上用语言、用故事等抓住学生的心。上课时自信满满,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班级是最棒的,所有教他们的老师都是最厉害的。每次考试后摆出成绩,让学生自信心爆涨。同时关注学生答题的卷面,对学生的试卷进行细致的审视,帮助学生杜绝拿分不稳、拿分不准的现象。
无论什么时候,我总是以教学为重,以学生为重。我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从学习到生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付出,也换来了孩子们对我的尊重。一句亲切的“冯妈”,蕴含着孩子们的一片真诚,那是对我的爱。
(二)教育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从教近三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觉得成功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能够润物无声,充满了温情和爱,是老师爱的智慧体现。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信任你、亲近你,你首先得付出你的爱。在我眼里,没有优生、差生,只有懂事的和不太懂事的孩子。我告诫他们,做人,以立品为先。生活中,要懂得律己恕人:要像要求别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像宽恕自己一样去宽恕别人;学习上,要用心认真,不能畏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进取、阳光健康的青年人。
我曾经在高三时接手一个较差的班。要在短时间内整顿好班纪班风,高考要出成绩,的确有难度。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呢?为此,我颇费了些小心思。首先,在班上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我告诉学生,我们班的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很高的教学水平,有着独到的教学方法,教学上都有两把刷子,一定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教诲。其次,我得让他们接受我,认可我,服从我的管理。开始,我对他们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提出的要求总是他们很容易就能做到的,而且只要他们做到了,我就大大表扬他们一番。在我的赏识教育下,学生们自信心明显增强,身上充满了正能量,我趁机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随后,又组织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就这样循序渐进,短短两个月过去,良好的班风已然形成。
我关注那些志存高远的学生,鼓励他们朝梦想奋力拼搏。我更关注那些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在班上,我从不歧视他们。相反,对他们,我倾注了更多的爱。2017年,我接手一个全校倒数第一名的班级。仔细分析该班学生高二时的成绩发现这个班语、数、外都是倒数第一,特别是数学平均分差别班15分,只有物理位列第五名。情况不容乐观,但是我们老师不能气馁。我和孩子们制定了奋斗目标,以破釜沉舟的心态一步步稳打稳扎,最终高考晋升理科普班的第一名,一本升学率为55%,二本升学率为84%。
作为班主任,积极配合各科任老师的教学工作,师生上下,团结一心。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带的班级在历届高考中成绩斐然:
2006届所教7班、8班化学,所教班级成绩一、二名,当年百校大联考,化学位居全省第一;当年高考,理综全市第一,曾龙、曾科豪考入了清华大学。
2009届执教3班和6班,并担任6班班主任。高考3班为全校第一名,6班第三名。
2012届14个平行班,执教17、18班,并担任18班班主任。高考中,18班五位学生,17班二位学生,共七位跻身于全县前十名;18班一本30人,升学率50%,遥遥领先,位居第一;二本48人,升学率80%,位居第二。更有朱诗然等五位同学获省化学奥赛一等奖。
2013届所教13、14班,14班的高考升学率为全校第一名,13班第三名。
2014届所教2、3班,童凯考入了清华大学。童凯、孙文浩化学奥赛获全国三等奖,陈攀等四位同学获化学奥赛省一等奖;本人获优秀化学奥赛辅导员称号。担任理综组长,理综高考成绩是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常德市第四名。
2015届所教8、12班,李翰林考入了清华大学。
2016届所教19、20班,高考化学成绩分别名列全校第三和第一。
2017届所教1、3班,并担任3班班主任。3班接手时为全校倒数第一名,经过一年的努力,2017年高考,3班上600分的有2人,升学率为全校第三名。
2018届所教1、8班,并担任8班班主任,8班接手为全校倒数第一名。2018年高考,8班600分有3人,一本有33人,升学率为55%,全校第一名;二本有50人,升学率为全校第二。
2018年下学期开始当高一心斋班1班班主任,所带班到今年上学期的学生获年级前十名的有八名学生,九科获年级第一名。
学生们常感激地对我说:冯妈,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听着这样的话,心底里会涌起一股自豪,觉得自己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号。用爱唤醒学生的良知,用爱温暖他们,把爱倾注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这就是爱的智慧。我心甘情愿地付出,也因此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幸福。
(三)教学要力求创新,追求卓越
教师的一言一行,独特的授课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巨大责任,我在教学上一直力求创新,追求卓越。我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深钻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多年任教高三,我感悟最深的是:真心育人,用心教书。
1.知己知彼,精心备战
首先作为一名高三化学教师,要熟知高考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尤其要特别关注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了解哪些是必考点,哪些是常考点,以及相关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近三年还没考到的知识点极可能出现在下一年的高考试题中,这就必须要学生弄懂弄通,反复训练。其次就是每天必须看学生的作业,特别是针对特班的教学,只有找出学生的易错点,查明错题的原因,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效率。虽然高三教学中每天看作业、找错点、析原因的工作量非常大,但学生看得见的成长和喜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2.因材施教,沉着迎战
每年接手高三后,我都会进行摸底考试,借此了解学生对高中化学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基础的班级,进行区别备课及上课。对于特班,要重点留心尖子生的情况。比如,在辅导2014届考入清华的童凯时,我让他冲击难题。而辅导2015届考入清华的李翰林时,则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加深。
每个人、每个班进入高三后的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不间断的摸底考试,并从学生每一次的作业中发现问题。这样,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
3.发挥特长,力求创新
高三上课必须做到扬长避短,秀出你的亮点。作为一名高中理科女教师,我的做法是:首先,融洽师生关系。和学生谈心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最好方式,在交谈中走进学生的内心,借助女性心思细腻的优势,让学生打开心窗。有了情感的依托,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会更加容易投入;其次,上课直接进入正题。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不需要再反复哆嗦,主攻易错点,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第三,善于总结知识点。对于学生极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可以用口诀或者打比喻的方式,让学生记忆深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史密斯说:“只有勤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通往成功的路很艰苦,但苦的汗、苦的泪换来的是肩上行囊饱满。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表现,我也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励:
98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99年获县政府嘉奖;
06年获县政府嘉奖;
07年获县政府嘉奖;
09年获县级骨干教师;
10年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学校“十佳德育工作者”称号、县政府嘉奖;
12年获“汉寿县优秀教师”称号;
13年获省“优秀奥赛辅导员”称号、荣立市级二等功;
14年获县“师德标兵”、县政府嘉奖;
15年被评为常德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获县教育局“十佳优秀教师”称号;17年获县政府嘉奖,被评为县教育局“十佳班主任”、受聘为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团队专家;
18年获“县十佳教学能手”称号,荣立市级三等功;
19年获“常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继续聘为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团队专家,所带徒弟陈欣获教学甲等奖、优秀班主任称号。本人期期被评为优秀备课组长、校优秀班主任,获教学甲等奖。
作为教师,我深深懂得:教育,是饱含深情的期待,是充满责任的坚守,是从知识走向智慧的成长。“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始终坚守着一份从容,依然在维系并实践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为师之道,依然在享受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职业乐趣,依然在追求着百年树人的崇高使命。不懒不惰,不盲目趋时,不急功近利,用良知、责任和爱去求得事业的成功和教育教学艺术的精进。
以真心育人,用真心教书,我会一直发扬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保持平易宽厚的博爱胸怀,树立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学习熟练精湛的教学技能,助孩子们扬帆远航、展翅高翔!
来源:红网
编辑:冯竞萱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