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臣,女,1972年4月生,大专文化,小学一级教师。1991年7月中师毕业后,至今在苏仙区廖家湾学校鱼网教学点任教。现为该村小校长。28年来,一直坚守山村教学点,尽职尽责,严格要求,默默工作,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深受社会、家长的好评。2015年9月被评为“郴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2019年9月被评为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
我们都在心中刻画黄锦臣的形象,是什么让她如此固执和决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守着清贫和简单的生活。
前辈的熏陶与感染
她出身于老师家庭,父亲在小山村教了30多年。从小受父辈的影响。自她懂事起,就看到父亲每天给学生上课,改作业、备课。传递着文明,传授知识,给闭塞的山村希望与生机,从山里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1991年中师毕业就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鱼网教学点任教。从此,黄锦臣便在那里安营扎寨,到今天已有28个年头。
校园内的“味道”
当你走进鱼网村,就有一股浓浓药香迎面扑来。原来是黄锦臣正在熬草药。“这药已熬了十多年了,以前学生一进校门常常问,‘老师,你在熬什么?好大的味道’,我笑着不告诉他们。”孩子们不知道,长期劳累,老师生病了。2003年体检时医生查出她患有卵巢瘤,左右各一个,鸡蛋那么大。痛起来腹如刀绞,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自己如果住院,学校就没有老师去上课”,黄锦臣选择了吃中药的传统疗法。这药一吃就是10几年现在仍未康复。直到现在还时不时忍受病痛的侵袭。
护“花”使者
鱼网村地处山区,有16个自然组,它们分散在大山的各个角落,离学校最远的有十多里。那里夏天多暴雨,经常山体滑坡;冬天多冰雪,道路结冰,十分溜滑,学生上下学很不安全。在这20多年里,黄锦臣总是坚持接送那些路程远、路段险的学生。
雷雨时节,黄锦臣都会穿上雨衣,卷起裤腿与孩子们一道在风雨中前行。雷电划过头顶,雨水打在脸上渗进衣服。1997年,黄老师送学生回家,突然下暴雨,经过猴古田路段时,忽然听件身后“哗”的一声,当时黄老师本能的推着学生向前飞跑,自己一个人落在最后,吓得冷汗直冒、手脚发软。惊恐中只听见学生大喊:“老师快跑!老师快跑!山体滑坡啦!”当时,正是学生们的呼呼唤,给了她动力,让她闯过了一关。2008年又遇冰灾,开学10多天了鱼网村仍是大雪封山,黄锦臣在接送学生时不知摔了多少次,脸跌青紫,脚踝扭伤,手上长冻疮。但没有一个学生失学,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那里的家长说;“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我放心。”
2012年黄锦臣班上一名叫邓礼媛的女生,因母亲去抴,爸爸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学习成绩下降。黄锦臣走近她与她做朋友,发现她思维活跃,对人有礼貌。又喜欢画画,黄锦臣“投其所好”在班上开展“小画家”竞赛活动,她交上一幅画,画了一只大手,上面写着“妈妈的手”,下面写了一行小字:“老师,抱抱我好吗?”黄锦臣当时紧紧地抱住她,她一边抽泣一边喊:“妈妈,妈妈,我的妈妈。”黄锦臣心头一热说;“好孩子,好孩子,妈妈爱你!”从那以后,她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间参加各项活动,又变得活泼、美丽了。
黄锦臣是二十多名孩子的“妈妈”,这二十多名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她的工作比一般老师新辛苦。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开始打扫校园卫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校园环境;中午十一点多钟为学生热饭菜;午间休息时,她和孩子们一起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趁机批改作业。学生生病带他们去看医生等。她做了平凡而又家长放心不下的小事。从而,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
一位母亲的取舍
那年,8岁的女儿要到廖家湾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当时,学校领导考虑到她爱人在外打工,女儿又一只跟着她生活,打算安排黄锦臣到中心小学工作。听到这一消息,她女儿十分高兴,而她万分纠结。她说:“他到廖家湾中心小学工作,女儿在生活上会得到照顾,在学习上会得到辅导,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好的开端。然而,山里的孩子将没有老师上课,就要到离家三十多里的中心小学读书。他们只有六、七岁,生活不能自理,更不知冷热。想到这些,晚上我都睡不着觉。”更让她难以定夺是,送她女儿开学那天,家门口站着十几个孩子,孩子后面是他们家长,孩子们拖的拖,扯的扯,一个个都说:“老师,别走,老师,别走……”她含泪点点头,送女儿上学黄锦臣要走时,女儿死死拖着她的衣服不松手,一边撕心裂肺的呼喊;“妈妈,妈妈……”她没有办法,狠心地推开女儿那双稚嫩的双手,抛下女儿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这是黄锦臣最大的遗憾和内疚,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以前,女儿有些埋怨于我,现在女儿师范毕业,成为一名老师,她能够理解我当时的选择。”。
2012年的冬天,她的丈夫外出打工。因意外导致脚严重骨折,需要住院,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给她带来了困难,即要上课,又要照料丈夫.这对她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经过反复的考虑最后做通了爱人的工作,将爱人接回家中治疗。回到家中,她每天自己给爱人熬药换药,又要给学生上课。到夜深人静时,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和备课。看到她这么累。丈夫说,你不如向上面请假。但她却说,这偏远山区,老师难调上来,学生又有那么多,不能耽误了学生的学习,几句简单的话让爱人沉默无语,既无奈又心痛。
前年老父病危时,也没耽误学生的学习。黄锦臣这个普通的教师。二十多年来,任何事情,任何困难都坦然面对,勇敢克服,心理时刻装着学生、学校。
忆往事
这所小学是我见过最简陋的小学,87年间的校舍,墙壁许多地方早已斑驳。一个水泥篮球场就是孩子们游乐的天堂,他们在操场上唱唱跳跳,抢着用废纸自制的纸球。
今天是这样豪华,28年前又是什么模样呢?黄锦臣有些感慨地说;那时自己种菜,黑板破旧了,用油漆刷一下,停电了就得点蜡烛备课、改作业。用水更是一大难题。2014年9月前,学校没有专用泉水,为让全校师生能喝干净的泉水,黄锦臣不管春夏秋冬都必须到小溪里接水管。夏天多暴雨,洪水冲断水管,她脱掉鞋袜到溪边打捞,有几次险些被洪水冲走,吓得同事六神无主,自己也害怕不已;炎热的日子里,水管变软,水流不动,她又冒着酷暑来到溪边疏通,几个来回,整个人都变得黑紫黑紫的,被同事们调侃“非洲美人”;冬天更是艰辛,从10月下旬开始,鱼网村霜雪铺地,水管很容易破裂,黄锦臣变成了小溪最亲密的“爱人”。她的手被小溪“亲吻”得由白变红再变紫,由瘦到胖到很难弯曲,腿也会变得僵硬。
砖瓦教学楼虽修整多次,但仍经不住狂风暴雨的吹打。雨天,教室里教师宿舍里会下小雨。这时,黄锦臣又从家里搬来楼梯,拿着手电到顶楼摸漏。手指被瓦砾刮破流血,灰尘掉进眼睛是家常便饭……
2016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鱼网学校拆除重建。黄锦臣与老师一起选临时校舍,走了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考察周边的安全隐患及水电设施,最后落实到八组一农户家。那里因无人居住,杂草丛深,垃圾遍地。于是她带领老师锄草、搬运垃圾、整理屋坪,累的手脚发麻、腰酸背痛。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变的干净、整洁、像个“家”。那个“家”四面环山,风景独秀,幽静清凉是读书、学习的好去处。然而,到夜晚呼啸的山风像鬼哭狼嚎,有时还夹杂“布狗”的怪叫声,把她吓的躲被窝连大气都不敢出,全身冒汗、湿透睡衣。尽管如此,但她从未向领导叫过苦,也没有要求过什么。仍旧扎实地做好每天的教育教学工。
来源:红网
编辑:冯竞萱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