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岳阳3月2日讯(汨罗融媒体记者 夏凡)“莺啼燕舞春潮动,古镇重游意境同……细雨纷飞催柳信,新芽急盼艳阳红。”近日,汨罗市罗江镇罗江村诗词爱好者袁曼在家中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创作的诗。
诗以载情传家远
袁曼的“诗意空间”
袁曼创作的诗
生长于“诗歌原乡”的汨罗人有多喜爱诗?袁曼家中即可见一斑。在这栋普通三层楼房里,第二层1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专门用来读诗写诗。走进其中,案台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满了诗联佳句,书架摆放着各类诗集……这是袁曼精心布置的“诗意空间”。
“纯粹是爱好,也不用花太多钱,布置只用了5000元左右。”这个空间对袁曼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生活,也给家庭营造了书香氛围。虽丈夫不善写诗,但一直非常支持她的爱好,主动帮忙添置桌椅,有时也会上楼看看。
写诗不单是袁曼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增进了她和家人的情感交流。去年,袁曼送儿子仇佳涛去外地读大学时写下:掩泣不知何所向,沾襟犹似闸排洪。现在提及,仇佳涛依然非常感动,“深深感受到妈妈的牵挂和关心。”
去年,在罗江镇“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中,袁曼家通过了镇政府和市骚坛诗联学会的验收,被评为“诗联文化之家”,在该镇共有5个家庭获此称号。
期待满怀共相约
周爱球的书房
周爱球书写下“诗韵汨罗江”
罗江镇诗联协会会长周爱球介绍,除了创建“诗联文化之家”,罗江镇还积极指导创建“诗联文化之村”,并设立了创建奖励基金,每创建一个村(家)奖励2000元。发起这项活动,既是为了让诗词进到更多农家,也是为了助力汨罗与世界的“三年之约”——2020年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节”。要创建成功,不仅要满足环境优美、场地适宜等硬性指标,创建者还必须是能撰写诗词联句的合格创作者。
“创建‘诗联文化之村’对地方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红花山村是成功创建的两个村之一,该村党总支书记翁光辉说,起初,村里的诗联爱好者筹集了3万多元创建基金。去年底创建成功,至今仅3个月,该村已出版刊物《红花山村》第一期,收录了200多篇诗联作品;举办了三次送春联活动;创作了多首诗联作品为抗疫一线人员鼓劲,还筹集爱心款1万多元。
近年来,汨罗以屈原文化为根本,以申办“中华诗词之乡”、筹办2020年首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建好屈子文化园等重点工作为载体,积极推进文化汨罗建设,取得显著成果。长乐镇获评“中华诗词之乡”,罗江镇王岭学校获评“湖南省优秀诗词教学先进单位”,屈子祠镇通过“省诗词文化乡镇”验收等。此外,诗词协会日益发展壮大,汨罗骚坛诗联学会现有会员1100余人,学会下设11个分会,16个诗词活动小组。
如今,在汨罗,诗词走出庙堂,飞入越来越多寻常百姓家,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传递着他们的真情实感。
来源:红网
作者:夏凡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